南城甯氏族史

2018-04-11
来源:世界甯商网


  1南城历史沿革

江西南城位于江下游,建县于汉高祖5年(前202),迄今2216年历史,因地处豫章郡之南,故称南城,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其“临川文化辐射邵武、南岭、庐陵、洪都和浙皖瓯闽部分领地北宋设建昌军,元代改建昌路,明设建昌府,辖南城(治所)、新城(今黎川)、广昌、南丰四县。建昌府建制沿至清末,1935年辖今抚州市和福建光泽县。现南城县隶属抚州市。

朱明时代,明宪宗之子(朱祐槟)封藩建昌(今南城),称益端王。当时,建昌益王与南昌宁王、波阳淮王,合为江西“三藩”王族势力。后来成为“反清复明”民族革命组织。

由此可见,赣閩之间早有历史渊源,民间往来频繁,两地甯氏同宗念三系,关系密切。

2、船屋秘密会党

清朝“反清复明”民间组织“洪门天地会”,策源于江西南城,以“船屋”为活动据点。2000年考古发现,《洪门会诀》中的洪船、洪门、洪桥等洪门建筑,遗存于抚州的船屋有四处:南城县井源乡饶坊村108间和36间,属甯氏;黎川县洲湖村108间,属黄氏;另有广昌驿前镇36间,忽略不叙

江西洪门研究专家陈江,首揭洪门起源南城洪门镇。明末时(约1644年秋),由益藩罗川王和永宁王等宗社骨干,洪门镇华林峰华光寺歃血创盟,启于江湖“抗清复国”,借明皇陵红门为名,以昭正统,以资号召,号称“洪门”。其武装来源闽赣绿林好汉,吸收民间崇拜天地爷爷,故名天地会。

“洪门”早期信仰“水浒结义”,宗旨是“同舟共济反清复国”,在南城建筑大洪船(船屋)作为“总舵”。并以数目为“会字:“天36,地72,合108”,典型洪船建筑都是这种格式船屋有茶馆兼戏院的“茶碗阵”,用于联络宣传及组织活动,与《水浒》、《三国》戏文相似,实为“洪门文化”重要构成。

洪门虽遭清政府捕杀,仍屡蹶屡起顽强抗争。至清末,分支已遍及中国南部及东南亚各国,成员百万计。曾与“第一国际”有过联系,援助过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被孙中山称为“民族老革命党”。但后期被污染异化,出现负面影响,传说多多,洪船变成单纯商贾驿站

     


3、饶坊甯氏船屋

南城天井源乡坊村船屋,为坊甯氏祖屋,分别为108间和36间,前者占地约10亩,青砖高墙环绕,黑瓦屋脊耸立,长约200多米,极似一艘逆水航行的旗舰,这是洪门帮规“同舟共济”宗旨的物化形态。船屋的八卦乾坤图,也是洪门建筑的标志,与山东天地会佩带的“洪章”图案一致。据《福建通志》记载,清光绪年间,建昌府的天地会党在福建顺昌县聚众滋事,打的就是“八卦乾坤旗”,被当地人称为“江西船帮”。

南城明益藩朱氏族谱记载,益藩建国150年来,长期与氏家族通婚,不少益藩王爷将军皆为甯氏所生。甯泰贞曾捐银重修明益藩万年桥洪桥。明末《旴江氏族谱》,竟由益藩王作序

清嘉庆《南城甯氏总谱》载:“船屋始筑者甯泰贞、甯泰贞,于清代道咸年间,在陈坊、横江两山创设‘元和、立顺’牌名,经营纸号、盐业,驰驱闽岭,毅力果坚,家声丕振、广积金钱,大启堂构,创洪船(即船屋)。”船屋后裔甯明生,为甯泰贞第五代有前辈远走南洋和台湾祖坟在毗邻“烧洲村”(因清廷剿杀烧毁而得名)。另有甯水蓉老人介绍,180年前,甯姓叔侄在福建贩盐,衣锦还乡,大兴土木,建造船屋两座。      

  4后世传说诡

清光绪闽浙《总督奏折》云:“江西客帮在建江驾船为业,上至邵武府光泽县,中越延平,下达建宁府崇安县,船多人众好斗喜争,刀枪器械无船不有,凶恶之徒或劫夺行舟,或杀掠孤客。”被闽督称为“江西船帮”的建昌天地会党,与闽境哥老会合流。有黄氏支谱载,黎川船屋主人黄敬庄兄弟及其两子,相继暴卒于赣闽之间,当与其联络会党跨省盐业有关。

清乾嘉年间,朝廷围剿洪门会党,黎川洲湖黄氏慑于“国典”,洗谱削名。甯氏族谱亦载,族人多有“积猾棍徒久经遣殁远省”的会党份子,被斥为“伪谱”削名出籍。据传甯氏船屋主人甯泰贞,“性好排难解纷,地方有讼争事件,恒丐公一言而解,”颇具江湖色彩。后因讼事惹出“人命案”,导致族运中落,即远徙新加坡开橡胶园致富。此后论事诡为谱文所没,后世族裔谈及,更是讳莫如深。

建昌洪船武装“江西船帮”,存有闽官档案实录:“二地船屋主人驰驱闽岭,经营盐业暴富,又先后因‘劫商命案’涉讼衰败。”看来官方记载,与南城甯氏和黎川黄氏的家谱有所吻合。另有嘉庆九年《闽浙总督玉德奏审折》记载:甯金鳌,年三十,居建宁县甯家源,在石城、广昌一带唱戏为生,系天地会广昌驿前堡暴动骨干份子。其族谱载:“祖廿三公(念三)迁福建建宁安吉堡甯家源”(时约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


      5、南城甯氏族谱

   1)祖地船屋

閩赣本有历史渊源,江西南城甯氏有的来自福建建宁甯家源,同宗“念三系”。清嘉庆版《南城甯氏家谱》载:“南城始祖湖山系太四十世昌时次子,湖山娶章氏始迁良湖后世分迁周边尧坊安坑周坊游坊等村村名亦与始祖湖山公有昌时长子十七公曾孙廿三公(是为建宁“念三系”始祖)江西南城和福建建宁两谱都说四世太四为唐昭宗殿中侍御史,昭宗被弑后,遂于天佑年间(904-)弃官家于江西南城。”又称“先祖来自山东济阳,妣贺氏生太四”

(编按:为何不奉“正史名人”甯原悌为始祖呢?

   南城甯氏船屋两座建造道光咸丰年间,历时四年,屋是甯泰贞、泰元兄弟。船屋108间正大门精雕八卦乾坤图此为洪门建筑一标志。36间船,彩绘壁画水浒人物,与洪门信仰水浒有关。坊村至今还有记、饶记古井10余,其水清甜,仍为村民饮用。

泰贞及船屋,与反清复明的“洪门天地会”密切,本是洪门秘密聚会结社之地,负有特殊使命。地方志文献记载姓是和明藩益王一起反清复明的家族船屋主厅大门石刻匾额“大夫第”,与旗杆石刻“光绪甲午科举人文琳”互为对应

2良湖主老谱

或謂生乎人之後者而不爲詳,其孫茫不知所從來,亦無貴爲人後。後唯於是言曰:太四公以下十世尋矣!我良湖爲昌時公之次子廿一,字濟之,號湖三,娶章氏,始遷于此(今南城县天井源乡良湖村)

太四而推湖三者爲十世孫,自良湖湖山遂爲一世祖也。湖三生子三次叔昭無嗣,請履充二公之子時履堂有二子:長二六,號桂林;次質齊。惟時充堂亦有二子:長四五;次五四號約齊,於是履則公矣,則五四以繼六二與五四兩人囗囗囗,固已相安無事矣不意履生長子充,充生長男中岡皆數傳而墜囗囗昭者,皆轉而事履充故於今叔昭囗囗祀。此其源在族之人毫未究囗囗謂充堂珂、琛、大、奎諸派之祖也其繁其居止也散,故於充支桂,囗囗不得桂履堂十六世孫也。

我履堂之次子質齊,質齊長子曰六十字處晦次子曰六六字宜晦,當身無所傳曰七六字用晦用晦生二子:長百二用以宜無傳,遂出九九繼九九福一、福二、福五,則傳二三世而煙没囗囗寕弘循尚嘉忠良松慶,即今良囗囗

二公支下還有尚公,生錡一錡一囗囗廣德安孝感邑(属湖北),遂家於孝感兹,近囗囗不可不知也百二公號睦堂,生福七囗,福七號鶴埜[yě],大元末舉進士,後明福七公隱居三聘不出,拊心嘆曰:身囗囗囗當致大元忠,遂自縊,上疑其有忌囗囗。胞兄福亠[tóu]公,有土豪之難。鶴埜三譜所誌,子孫僅得十二三人而已十三人中,五居庠中,兩補廪

福一公生子壽二、壽四,壽二生啟、生寕、生昻、旭洪,囗囗囗秉性其先,文章亦煥也。壽四生子眞童,眞童延四代而止。有昻生啟十六,十六生昻十九,昻十九生宏二、宏四安囗,宏二公生子四:長平怡、次平康、平囗。平怡公狥父難,眞仁孝人也不可及也。其二子曰寕四、寕十一。寕四僅四傳,寕四則生啟,生建,生順,生文諸派多文囗囗具錄十

文一公生二子:長曰巒囗,父子遊商湖廣,(定点)棗陽縣呉家店因囗囗時,二子六孫代不乏人。後充堂公,囗囗邑庠生名旦字海門者,亦去棗陽,囗囗即此觀怡公於今族雖未晤,其囗

囗囗之感想猶有後也惜康公僅傳囗囗囗亮,五代而止,而五代之富人,固囗囗不紀也。

   定公则有寕十四、寕十六,寕十四僅傳啟、建、珏、懋四代而止。珏、懋有囗囗,有太學焉。

寕十六則生啟、建、元、合、囗、囗、品。此令字所由名也。令字之文風囗囗繼焉,即桂所親見惠六公者、超名囗囗者也科三公者兼曉夫經史者也囗囗匪沒沒無聞矣。

我平極公生二子:寕十七字世端居郡庠;次寕十八字世庠端、庠兩公一傳爲啟,二傳爲時,三傳爲雍,四傳爲讓,此雍讓所由分也。


   峕皇清康熙四十六年丁亥歲孟秋月  湖三公廿四世後裔兆拱

     释:

       1、後昭后世、后代。  

 2、拊表示哀痛或悲愤古同“安抚抚慰

  3、補廪):明清科举制度,经岁科两试优秀者,可依次升廪。  

 4、秉性本性。  

 5、狥[xùn]同徇,顺从曲从、徇私。 同“”。对众宣示。

(甯蔚华/文


阅读6409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