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始祖司马祠
湖南衡南县“司马祠”,为“三阳”甯氏宗祠,位于硫市镇贞元村(现为贞元小学)。作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于1991—2002年修复第一进,重建第四进。
“三阳”始祖甯幹,原籍河南荥阳,隋仁寿二年(602)任衡州司马,子孙世居衡阳。宋元之际,有甯卿三代为元帅,子孙迁常宁、祁阳、桂阳、邵阳等地,人口以衡阳、祁阳、邵阳为最多,故称“三阳甯氏”。甯幹殉职衡州,葬于衡阳市城南月形山,以衡南县玉兰村为发祥地。 司马祠始建于北宋咸平元年(998),明正德元年(1506)侍御甯钦为首重建三进。因遭兵焚,明万历己卯(1579)理学公甯咸倡修,再次重建四进,历13载,于1591年建成,距今400多年。
司马祠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平面为方形,沿中轴线依次为戏台、拜亭、中厅、家庙四进排列。第一进是戏台,头门题额“湖南望族”,为明万历年间衡州知府刘春所题;门联“三阳名宦族,二品大夫家”,书法丰腴厚重;石柱联“荆及衡阳食茅践土,政由甯氏干国栋家”。第二进是拜亭,门额“礼乐名族”,门联“百年正气归衡岳,千古文章在六安”。第三进是中厅,门额“三阳世家”,门联“两晋后礼乐名家祖武递绳元会迥,六朝来簪缨巨室皇恩常向玉兰多”。第四进是家庙,门额“司马祠”,门联“春祀秋尝遵千古圣贤礼乐,左昭右穆序一家世代源流”,头门左为亢宗祠,门联“亢志独超追藩府柏台而上,宗风丕振在武功文德之间”;祠后为义塾,头门右为节孝祠,门联“节苦以贞正气禀乎天地,孝思不匮幽光皎若日星”,后面有祭厨。
司马祠后三进已毁,仅存第一进,经过洗刷,石刻门额、门联、柱联均已显现。墙基柱础的石刻花纹各异,梁栋雕花各具题材,既庄严典雅,又富有民间色彩。祠前大广场,原有两棵古重阳,现存一棵。附近还有一些祖堂分祠,亦明清建筑,与周围古重阳树交相辉映,形成别有风格的古建筑群体。
(甯俊德供稿/甯蔚华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