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太奎赠联合会秘书处山西河津南午芹人民村《宁氏家谱》

2017-06-05
来源:

宁太奎    

简历:男,汉族,1948年11月出生,河津市僧楼镇人民村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程度,经济师。当过教师,搞过运输,1988年创办企业,始建焦化厂,2000年组建山西太兴集团有限公司。先后担任河津市二届政协常委,河津市三届、四届人大常委,河津市工商联副会长,运城市一届人大代表,山西省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等职。曾任山西太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为人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  

主要荣誉: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特级劳模,山西省优秀企业家,运城市乡镇企业功勋。  

处世哲学:做事以尽心为成功,处世以谦恭为有理,是非以不辨为解脱。  

治企理念:追求卓越,锲而不舍,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想管理要效益,以诚信树品牌。


宁太奎赠秘书山西河津南午芹人民村《宁氏家谱》

    近日,宁太奎到访秘书处,详细询问了世界宁氏企业联合会成立的相关事宜,并赠亲自主持编撰的山西河津南午芹人民村《宁氏家谱》一书,希望在宁氏企业联合会这个平台结识更多的宁氏宗亲,了解更多关于宁氏祖先的事情。该家谱于今年三月份编写完成正式出版,下附宁太奎亲自编写的《宁氏家谱》序言。

宁氏谱序      

    两千零九年八月,吾携友游陕西、谒黄陵。至中华姓氏寻根堂,有锦盒列于柜,包装甚美,盒上有诗,诗曰:

                           

黄帝子孙,龙的传人。一脉相承,谁不思根?

  •     一偈提醒,众人皆诺。同行者各查己姓,欲知其宗。吾亦动情,忙查姓寻根,喜得宁氏始祖康叔之像及有关源流文献,遂小心呵护,至诚迎回。


  •   岁月无情人有情,弹指间吾已过花甲之年!有感于半生辛劳,忙于创业,逢太平盛世,百废俱兴,事业小成,家族人丁兴旺,不由感慨万千!


  •    有道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先。大千社会,芸芸众生,德孝者有之,奸小者亦有之。吾敬仰为人忠厚、胸怀大志、大德大孝者!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唤醒良知、促人奋进、倡导新风是吾之愿,而纪念先贤、传承文明乃吾辈之责。此责唯有家谱可达也!  读史怀宗,心有所动,自此,编修宁氏家谱成吾夙愿。


  •    家谱乃家族之历史记载,亦为史学之重要组成。一族发展,可至枝大叶茂、瓜瓞(die)绵绵,亦有散处四方、星罗棋布者,然则凭家谱之详细记录,纵然天涯海角,仰或代远宗长,仍可一脉相承。故家谱有“记录先世、弘扬家史、敦宗睦族、凝聚血亲”之功能。


  •    然家谱乃事实史料,纪实存真,不容虚构,而年代久远,资料欠缺,追根溯源,清理头绪,又何其难也!数年前想托运城文友代为疏理,而路远人忙,久难如愿。幸有幼年学友同村薛世平,虽学理从政,然喜好文美,自幼博览群书,长于文字,近年在吾集团主创企业文化,办报纸、搞展览、编志书。吾以编修主笔相托,其欣然领命。家谱编修,遂于庚寅年腊月为始。


  •    宁氏一族,渊源流长。自春秋战国时,即有宁姓先祖,发祥于距今两三千年前的河北、河南一带古老家世。经历代迁徙,散居于各地。今山东、山西、内蒙等全国各地,均有宁氏繁衍。


  •    宁氏家族乃晋南地区之名门望族。据2008310日山西晚报载:“清代一望族家谱《宁氏家谱》现身山西闻喜”。文称:其先祖宁景先自元代从稷山钟楼巷徙至闻喜西裴村。该家谱为清朝雍正六年( 1728)之《宁氏家谱》,共十卷,八册,木版印刷,是清代不可多得的家谱珍品。从明正统到清康熙年间,宁氏家族出了进士11人、文举人21人、武举人5人、明经14人、例贡28人、武科2人,成为继裴氏家族之后的又一河东豪门。

     

  •   河津宁氏,现仅有黄村、南午芹、干涧三处,而以南午芹人民村居多。何也?良禽择木而栖,先祖选地而居。南午芹风光秀美,物阜民丰,属商贸集镇,可农可工可商也!  


  • 午芹村得名于溪水芹菜,古已闻名遐迩。因村边溪水中野芹繁茂,溪水潺潺,芹草摇摇,村舍映于水波之中,蔚为田园景观;且芹香四溢,十里飘香,而中午景色犹美,故命为村名。当地有两村:山脚下北村为北午芹,偏南五里为南午芹。明、清以来,墨客诗人游览于此,赏田园风光,叹山光水色,多有诗词记述。    


  •    明高汝砺在《津邑八景》诗中单道《午芹秋霁》之佳境:

                       

    一气萧林百汇成,午芹风扬更幽清。                        

    天光上下残霞远,云影高低落照明。                      

    白雁飞霜寒有信,黄花带露晚含情;                        

    登场禾黍田家乐,岁岁笙歌贺太平。


  •    南午芹因多种杏树,又有“杏花村”之称。清任乘龙(河津樊村人)在《午芹道中》记述了南午芹村特有之杏花:

                         

    十里红堤尽杏花,深林隐隐酒旗斜。                        

    停车就此穿溪去,买醉桥南第一家。


  •    南午芹西望黄河,北接乡宁,东连稷山,南跨汾河通万荣,自古为商贸集镇,逢三、六、九古集会日,四方商贾云集,农副产品及山货流通繁荣。


  •    吾先祖一世邦山、邦林俩兄弟,自清朝康熙年间由外地迁来立户。据说初以打铁为生,后因师傅回乡,兄弟俩恋此风水宝地生意兴隆,遂定居创业,所居之巷人称“宁家巷”。数年后发财致富,人丁兴旺,于是置田转行,以务农为生,宁户从此崛起。

     

  •    解放前,南午芹村分为东社西社和东堡三部分,宁氏地处西社。解放后东社命名为忠信村,东堡称旭红村,西社称人民村,故今人民村为宁氏发祥之地也。


  •    南午芹附近山中产煤,自古村中开炭园买卖者颇多。民国到合作化年间,煤炭生意兴隆,发展至小园、中园、发子园、下园、上园、回钱园共六园。十世曾祖父宁加禄为人忠厚、思维敏捷,在南午芹街首开街坊,参与买卖经商,建起商铺门面,字号“晋行园”,生意世代兴隆。


  •  吾祖上人丁兴旺,吃苦耐劳,奋发有为。曾祖父加禄生有五男二女:长子名卷干,与曾祖父共创晋行园,劳苦功高,三十余岁去世;次子名吉谷,是吾祖父,因弟兄多,分房分地少,后奋发养羊,多年经营养殖,买房买地,集体化后仍以放羊为主。祖父生二男二女:吾父京立是为长子,次子硬立,长女省子,嫁忠信村,次女朵子,嫁东庄村;曾祖父三子名比娃,自幼读书,是村里为数不多之秀才,然因房少地少,一生辛勤务农,后置房买地七亩;四子名比谷,因体弱多病,二十余岁不幸去世;五子名接印,与二兄吉谷合伙养羊,抗战胜利后开饭店一年余,置房买地十余亩,集体化后在食品站、饭店帮工,为大队小队养牛;曾祖父长女名降雪,嫁樊村,次女名巧子,嫁常好村。    吾父京立生于乱世,为谋生计,一生饱受艰辛:青年时被日本鬼子强拉修西坡炮楼,受苦挨打,饱含血泪;后做买卖,一次路遇强盗,差点送命;生产队时,粮食紧张,吾父白天干活,晚上拿旧衣物上山换回粮食背着下山,天明又赶回生产队照常参加劳动。春夏秋冬,父亲一天上两次后山杀梢或割白皮草(夏初,山上的荆木返青长出的新叶当叫“梢”,是喂牛的好饲料;白皮草是一种山草,也是喂牛之饲料)。为脱贫困,父亲拼死拼活,广为乡邻赞叹!吾母半生贫困,搓麻花、卖针织,废寝忘食,然不忘吾之学业,节衣缩食,供吾读书,从小学至中学,无不劝勉有加;吾成年后之所以小有成就、建公司、创大业、为国家社会做贡献,无不饱含先辈之热望!


  •     宁氏族人先贤,虽未有惊天动地之伟业,但艰苦励志、诚信经商及助人为乐风范,千百年来为里人所共赞。

     

  •    为溯宁氏渊源,编写家谱,吾友广查网络,遍访老者,勘旧址、拜祠堂、谒陵墓,抄户口,广泛收集资料,记载了众多历史真迹,拍摄了许多珍贵图片。家谱成书,亦饱含众人之劳苦:宁氏十一世安邦之妻——吾堂祖母史富泰,时年九十有五,为宁氏族中女性年事最高者。提及往事,老人侃侃而谈,令人感叹赞许;吾堂叔宁新立,历任小队队长、太兴焦化厂厂长。修谱中联系人事,引领勘察,配合调研,提供线索,精神可嘉!宁氏十四世青壮宁江军者,早年曾参与祠堂祖宗置像,修谱之初,积极筹备,四出寻访;编谱间,细心认真,心思缜密。于开车务工、身心疲惫之余,加班查阅户口名录,抄写宗祠名讳,为家谱奠基取材,其功不可没!村中族外乡贤,闻吾修谱,亦大加赞赏,不唯细述村史,畅谈前辈,且提供笔记资料,吾甚感其情!谱初成,当征集意见时,宁氏十二世宁孟立,电话寄言,极力赞赏,且愿为校对。其认真细心、一丝不苟之精神,令人赞叹不已。在此,吾一并衷心致谢!  


  •   得力于以上诸公并各界友人支持,费时半载,宁氏家谱得以初成。然因年代久远,资料欠缺,贻误错讹在所难免,有望诸公并族人阅后匡正之。

  •                                                                           宁太奎

                                                                       二0一二年九月








阅读315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