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新闻
姓氏考据
修谱工程
数据征集
电子族谱
全球祠堂
家训传承
园区导览
活动管理
维护公示
华夏甯酒
彩虹素
产业收益
全球联谊
文献档案
功德公益
甯园商城
访客服务
分支联络
人才库
互访互学
甯商企业名录
名片库
信息港
古籍库
研究论文
华夏甯酒
彩虹素
文创产品
捐赠公示
慈善基金
甯园商城
寻根登记
园区服务
甯氏社区
全站
云南《宣威宁氏族谱》
2017-07-17
来源:
近日,
云南宣威的
宁
德亚宗亲寄来《宣威
宁
氏族谱》
,支持商会对
宁
氏家族的研究工作以及《
宁
氏文史概览》修改编纂工作。
《宣威
宁
氏族谱》主要介绍了云南宣威
宁
氏一族的历史,宣威
宁
氏家训,宣威
宁
氏伦辈八十代谱,宣威
宁
氏世系,人物传记、事略,人物名录,文献资料及历史资料等。其记载之详细,令人叹服,对《
宁
氏文史概览》修改扩充有很大的意义。
在此感谢支持商会工作的宗长们,感谢宣威
宁
德亚、
宁
国昌宗亲寄来的详细资料,也呼吁全国各地的宗亲向我们提供当地
宁
氏一族的族谱或文史资料,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研究工作。寄送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红星路1号长江大厦906室。
云南宣威
宁
氏族谱
附一:
宣威
宁
氏伦辈八十代谱
高登智元卫
周朝武维学
尚伯功德显
友益则汝师
存孝兴子道
昆仲同怀之
瑞堂启光耀
振华必可希
敏行宏建树
叔季相勉励
献策勤传书
守仁兆安吉
祖惠何浩如
旭焕昭广宇
发祥在东亚
育秀乃若斯
附二:
前辈传言:明末之时,先祖来自山东叶县,现存清道光以前所立墓碑,亦称先祖是济南府府城,或本城、历城、域城、叶县人,不详知前代源流。当明末时,国家多事,民不聊生。当时云、贵、川边境为土司世袭和卫所屯军分割统治,今宣威及沾益境为沾益州安土司世袭领地,属云南省曲靖府辖。境内从可渡经倘塘、宣威、炎方至沾益,沿驿道一线为乌撒卫后所屯军管辖。邻近乌撒、东川、芒部、水西、沾益诸土官间,又因世袭、姻亲、边界等矛盾,不时发生械斗。在这兵灾频频年代,为求生存繁衍,先祖兄弟高、龙、贤遂弃职隐居于乌撒卫后所治城(今宣威城)北门外和西门外。不数年二弟龙祖又远徙江川,并与宣威失去联系。相传数代,皆无谱册记载。直至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改土归流”,新设宣威州,委派流官行使政权,社会才比较安定,前辈始于清乾隆时追记宣威
宁
氏世系。以高、贤祖为宣威分支始祖,记至当时周、朝字辈,六、七代人。康熙乾隆以后,人口增长,迁徙频繁,迁出各支字辈不尽统一。到清咸丰、同治时,有百多年四、五代人,字辈有多种起法并行,没有统一规范。
清咸丰时(公元1860年),湖南三阳(衡阳、邵阳、祁阳)第七次修谱,谱成刻版印刷装订后,于清同治年间送谱来宣。按谱载:“季十四郎,万二郎法袭公子,配△氏。洪武七年甲寅垛衡州卫前所廖贵总旗易桂下军,后调北征南,留守贵州,征进定堡等处。洪武二十四年改调贵州前卫前所第五百户下军,征进西堡,回营身故。”(《三阳谱》孝集·外纪4页),前人认为季十四郎袭任元帅招讨职,奉命平南至贵州,征进贵州定堡等地,即为宣威始祖,先辈按三阳谱规范字辈,增改三阳谱中明正德时
宁
钦所作序言为《宣威
宁
氏谱序》。以三阳谱派说派歌,并入乾隆时宣威
宁
氏世系,作为《宣威
宁
氏宗谱》传抄,现有七、八种抄本留存于世。部分族支还按老谱办法记述自己支系世系。这些谱序记述宣威
宁
氏源流世系,规范字辈,使近百年来,宣威
宁
氏功、德、显等辈字辈统一,尊卑不紊,为时人所赞誉,但在世系接续上,前人考证欠佳,以明初季十四郎到贵州即为宣威始祖,把咸丰时(公元1850年)湖南第七次修谱己参与编修的明、功、德、显、泰、定、俊、豪等辈都推作后代,字辈接续显然不合历史发展规律。
由于上述原因,民国中期(1930年前后),宣威
宁
氏第十代祖,清末贡生
宁
学麟撰写《宣威
宁
氏字派稿》,文中推论宣威
宁
氏源流为:明初季十四郎征讨贵州,后又调往山东,留守济南,后代定居彼地,历经百多年。明末,贵州动乱,朝廷复调兵招讨,吾祖高龙贤弟兄三人从军其中,来到乌撒卫后所(今宣威县城)任职的论述。对三阳字派歌,提出显字以后省去“泰定俊豪资,忠顺兼勤敏”十代,以补由贵州迁往山东近200年历史之缺,将原字辈修改几字作《宣威
宁
氏字派稿》。他的主张未得到全族统一认可,即个人捐资印刷,广泛赠发,在家族中造成抄本字派与印本字派并存。时至今日,宣威
宁
氏字辈已出现“泰、定”和“有、益”并行的事实。
此次修谱,侧重正本清源。由于社会动乱和支系远徙等历史原因,致使家族谱谍失传,世系难考,字辈混乱,各姓氏亦皆如此。宣威
宁
氏世系记述从高、龙、贤祖兄弟起,高、登、智、元、卫、周、朝前七代以抄本老谱为据,各抄本互相订正转录,周、朝辈以后,以碑记资料、分支谱册和迁徙分布现状誊录记叙,源流有据者记述于谱,无据者暂缺待考。现已出世字辈客观记录不作更改,以后字辈按此次修定的八十代谱规范,望我族人遵照推行。
自清康熙、乾隆至今,宣威
宁
氏繁衍、迁徙、分布主要情况:
宁
家院(上堡街)高祖支系:
高祖子孙两代单传,第四代为元相、元辅、元翼、元佐、元赞、元臣兄弟六人。
清康熙时高祖一支后裔即移居圩里头,其后代乾隆时朝字辈
宁
璇、
宁
瑛兄弟迁会泽大井乡大水塘,住地后称
宁
家村。嘉庆时武字辈字勷齐率子迁马街,住地后称
宁
家营,今有数百户。一支迁居马街油房头、三家村、乐卡等,今数十户,圩里头及迁出各支,前辈世系失考。
四世元相生三子:翰卫、藩卫、甸卫。
翰卫生六子:周义、周正、周干、周忠、周杰、周彦。周义一子
宁
铧有二子,长房复武后裔不明所居,次子绳武迁来宾朱屯,绳武及其孙国宾为清末府、州贡生。周正之孙相武迁文兴枝留西米者,后代
宁
文显为清末乡饮宾。周干之子朝容,后代二支留居县城北门前,一支维赞迁威
宁
岔河乡大寨,迁出支系各数十户百余户不等,周、朝辈其余各支世系失考。
藩卫生二子:长子周漠,生四子:彬、谈、仁、佩(夔)均迁西泽,其后裔分居西泽
宁
家湾、马戛、落水雷营海边、热水述迤、来宾徐屯、昆明大板桥沙沟及得禄等地,各处十余户、数十户不等。次子周文,后代迁居四川会东老口乡油房村,近百户人。一小支迁富民县者北乡,只二十余户。
卫之后失考。
四世元辅生一子彩卫。彩卫生四子,周德、周才、周俊世系失考。四子周吴乾隆时迁四川会东县发庆乡
宁
家大坪子,后裔一支又迁会理外北乡大湾营,共三百余户,亦为当地大族。一支远徙宾川鸡足山未查到。
四世元翼生四子:开卫、仕卫、在卫、居卫。
开卫之后:周贵次子
宁
璜迁勺挪河,磺殁后,其妻陶氏率子缘武、柱武迁宝山法着卡海子,缘武之后又迁阿都高卷槽、盘县鸡场坪、文兴小瓦房,一支留居宝山海西、柱武迁阿都,后代分居沙乌戛、荣盛、黄泥坡、鹦哥咀等地,共约300余户。周贵一子朝廉迁会泽大桥乡新村,今有数十户。
仕卫长子周英,后裔居宝山海东及摩戛浑水塘,今只数十户。
居卫之三子周美,后代迁居倘塘茂宗白泥克、大水塘及龙潭母鸡沟等地,今各数十户。
四世元佐公生一子安卫。其长子周贤之后,迁水城坪寨乡拖车,十数户人。四子周吉之后,分居
宁
家院及普立乡戈特、老厂及水城小屯上,各处十数户、数十户。
四世元赞公生二子:守卫、宗卫。
守卫公清康熙时迁宝山得马田、生五子:周仕、周选、周元、周富、周清。周仕后裔居文兴座升麦及宝山摩布。周选后裔居宝山太和及盘县松树乡布梅村。周元后裔留居宝山得马田。周富后裔迁水城县都格乡包包寨、发都格等地。周清后裔人户较多分居普立、河谷、水城大坝古及宝山沙塘子、迤直、格宜法马坡等地。共约 400余户。
宗卫长子周藩,后裔一支留居龙场平川,一小支迁昆明金殿伍家村各十余户。四子周尹后裔分居普立更底、都座,文兴庆底、上堡街等地,各处数十户。
高祖支系迁出的还有:高武后裔分居格宜格香河及田坝镇米田
宁
家村。渐逵(武字辈)后裔分居格宜大兴及宝山虎场。维臣后裔居宝山祖播乐及普立基都。寿山(武字辈)后裔居田坝镇迤白着及品底、凤景。济泉(武字辈)后裔居西泽吴家湾。各处十余户数十户不等。周△第三子过继肖姓,改名肖纬,后裔居德禄色空,百余户人。还有近代迁东山法着、擦耳岩,海岱乐所等小支,各处十余户。尚有远迁会泽雨碌、迤车及盘县、水城等地各支,因前代源流失考。均按住地排序录入世系。
二、江川龙祖支系:
龙祖从明后期即迁江川白马营,几经瘟疫,人丁不旺,邀来黄姓居住,后称黄营。其后分二支,一支仍居黄营,但碑记毁损殆尽,世系失考。现存“祖宗碑”二块:一块只记辛亥年立,首代称“明故高祖宁智”次代称“鲁祖宁泉、香祖宁景”、三代称祖考妣共十人,四代称显考妣男十九人女八人(参见碑记资料)。一块为民国六年(1917年)立,记述中述及始祖随黔宁王入滇,落业于宣威州,后又移居江川县西山乡白马营创业,记载六世人名。二块碑亦难考证相互关系,无法衔接。一支迁居早街(为江川县八景之一“峭石温泉”),始祖宁鉴,墓碑建于明万历甲午年(即万历二十二年,公元 1594年)后代世科世元,世元碑建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公元1616年),世科碑建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后代世系基本理清,清光绪丁酉科(公元1897年)云南举人宁棋康即其后裔。江川宁氏后裔还有迁居澄江、玉溪、华宁、峨山、宜良、晋宁等地者,亦有早年因躲避疡子病(鼠役)而远迁蒙自、开远等地者,皆失去联系,现状不明。
三、下堡街贤祖支系
贤祖生一子讳国升,第三代为良璧、良玉兄弟二人。良璧生二子:纯臣、贞臣。纯臣有四子:长锡位、次宏位、三荣位、四衡位。锡位祖雍正时迁西泽。有四子; 长子周伟乾隆年间迁落水迤多乐,后裔500余户,为宁氏较大一支。次子周量后裔一小支迁晋宁化乐乡河间铺,今二十余户。三子周楷仍留居西泽宁家湾店子上; 亦有迁马戛、务德等地的,各处十多户;四子周璞据传迁江川今查找不到。宏位、衡位祖由浦氏祖婆带领迁倘塘发赛,今有后裔百余户。荣位祖仍居县城大令卡,后裔数十户,有学麟公为清末贡生。贞臣祖有三子:高位、成位、吉位。高位后裔居落水极乐,成位后裔居落水宁家营,今各近百户,吉位失传。贤祖第三代良玉,有五子:荩臣、鼎臣、功臣、宾臣、勋臣。其后代主要居下堡街,有三支迁会泽县待补镇、东川拖布卡及会泽大井乡福桥冲,各百余户;二支迁富沅中安镇及富沅后所。亦有移居上堡街、虹桥、灰洞者。下街各支人户较少、辈份较高,清末民国时为宁氏族中较有权势支系。贤祖后裔周德,由其母王氏率领,从上堡街财神庙附近迁龙潭店子上,今百余户人,后世宁维忠为光绪时乡饮宾。后代还有移居打鸟、拖克、庆发、述迤、响宗及十八寨者,各处十余户。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经济发展,宁姓族人文化水平和经济实力普遍提高,后世子孙或任职,或从教、或为工、或参军、或经商,流动迁居更为频繁,本文难予尽述,另从世系及人物表录中记叙。
阅读原文
阅读10109
分享
写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