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阳镇简介
青阳县陵阳镇,汉代为陵阳县治所,唐天宝元年(742)改置青阳县。陵阳历来就有“富贵陵阳镇”的美誉,在西汉时期(前109年)置县郡,战国时期屈原曾驻足多年,自古为江南重镇,自然风光优美,文物古迹众多,是有名的鱼米之乡,明清时期为徽州文化的传播要道,商业兴隆,多富商大贾,1965年董必武在此留下“富贵陵阳镇,风流谢家村”的佳句。
陵阳甯氏简介
甯氏于东汉时从山东迁皖南陵阳,存有“齐郡家声远,陵阳世泽长”祖传楹联,源于齐阳郡智愚堂。清乾隆时为望族,族人分居青阳、石台、东至、肥东、广德等地。旧陵阳八大姓(曹甯李谢陈鲍张林),甯氏居其二,名出“留余堂”,所建“南流桥”已成文物古迹。陵阳甯氏为官为商者,外迁池州、合肥、蚌埠,以及浙江杭州、江西鄱阳、河南等地。 陵阳甯氏始祖甯茂玉,东汉桓帝和平元年(150),任刺史巡古黟歙等地(据现有资料,陵阳甯氏由齐郡迁皖,为齐郡支系外迁的最早记录)。其次子廷用,于灵帝建宁二年(169)卜居陵阳,至今逾二千余年,自茂玉始祖(茂玉公为一代)后第65代始,立32字辈:“孝思维则,顾予蒸赏,彝伦攸叙,庶曰式臧,自求伊祜,咸怀忠良,昭格烈祖,福禄尔康。”另有分支多家,字辈大同小异,都带“攸”字。一支“懋、卿、迪、衍、攸”,二支“道、迪、远、攸”,三支“依、伦、攸、叙”,四支“迪、远、攸、叙、庶”(清咸丰年间迁河南)。
甯氏宗祠
陵阳曾有甯氏祠堂数座:永安村大文公、红星村崇二公、华阳村振三公、新屋里华公、铜山阡駜公、霞公。駜公明洪武22年(1391)调锦衣卫千户总;霞公排行又有“木以三成士、志世法先德、懋勤迪衍优、彝伦攸叙庶”之说。目前尚存的是新屋里华公祠。清乾隆进士袁枚,对陵阳甯氏作过如此描述:“陵阳镇有甯氏者,族人八千。云自光武时卜居到今,未曾他徙。余宿其家,作诗赠之。建武有遗民,陵阳在水滨,不曾知魏晋,那复羡朱陈,一姓同输课,千昆自结邻。欣欣鸡黍意,云外共迎宾。 ”甯氏华公祠建于何年不详,曾因驻扎太平天国军队,被曾国藩派兵烧毁,于光绪十六年重修。建国前夕成为学校,后来改做粮站仓库,为此避过“文革”一劫,幸存至今。该祠颇有规模,分前、中、后三进,祠内雕刻装饰精美,可惜中进天井已倒塌。2004年10月,被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外迁情况
1、肥东
肥东甯氏始祖为甯戚后裔,属齐阳郡智愚堂,始迁祖开福、开东二公,由山东迁安徽青阳(陵阳),留有祖传楹联“齐郡家声远,陵阳世泽长”。于明末迁肥东北乡,由此析分为南北两支,一名甯家庙,一名甯家岗,椒衍瓜绵,迄今已传22代(原18世,因老谱失落,奉开福、开东为一世)。
清光绪25年(1899)创修宗谱时,从17世统一字辈:“世传仁德远,善庆福源隆”。1999年,由甯士耕发起续修谱时,新立20字辈:“敬学贤才有,崇功伟业彰,敦行荣瑞久,奉道祚兴昌。”现有族人六千余,分布于肥东、肥西、当涂、芜湖、南京、徐州等地。
2、广德
广德分支始祖为陵阳茂玉公,北宋至和年间(1054),由50世“小七府君”迁广德,衍至80世。从69世起辈序:汝-于-永-学-思-自-铭-其-慧-方-昌-祥-先-安-大-真-纪-明-良。
3、杭州
|-宁仁寿(曾祖父,"仁字辈",葬于安徽青阳陵阳镇许家桥村)
|-宁汉英(祖父,"汉字辈",过世,葬于皖青阳陵阳镇许家桥村)
|-宁攸禹[长子,过世,葬于皖青阳陵阳镇许家桥村]
|-宁攸文[次子,现于安徽蚌埠]
|-宁攸旦[三子,现于浙江杭州]
|-宁贻森[四子,"攸字辈",现于上海]
|-宁攸奭[五子,现于浙江杭州]
|-宁明骅[子,"叙字辈",现于浙江杭州]
|-宁宏恩[六子,"攸字辈",现于浙江杭州]
|-宁祝平[七子,"攸字辈",现于安徽蚌埠]
|-宁宏文[幺子,"攸字辈",现于浙江杭州]
|-宁汉文(汉英之唐弟,"汉字辈",现于中国台北)
|-宁攸武[长子,现于中国台北]
|-宁攸威[次子,现于中国台北](宁明骅提供)
4、其它
从陵阳迁出的其它散支还有好多,包括陵阳周边的镇,以及池州所属县、区等,以及省内芜湖、金寨县,省外上海、江西鄱阳、上饶,河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