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路上的当家人——专访河北省十九大代表宁小五

2017-10-09
来源:

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宁小五

   幸福路上的当家人

  ——记河北省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邢台市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宁小五

  河北共产党员网邢台讯(记者毕立峰)人生的中年没有春的华丽与娇艳,却有秋的成熟与沉甸。宁小五,“不当亿万富翁做村官”,将人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了黄儿营西村的发展。他一头挑着党的事业,一头挑着百姓利益,是党在社会第一线的基础。他的选择源于厚农和赤诚;他的奉献,宝贵而又沉重。让我们一起走进邢襄大地,一睹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河北省人大代表,“河北名村”掌舵者宁小五的风采。

  繁花似锦的季节,来到邢台市宁晋县黄儿营村,村内粉墙黛瓦,桃红柳绿,小桥流水,村外绿树成荫,嫩芽满枝,一派世外桃源景象。但这里不仅仅是农村——宽敞笔直的马路,热闹繁华的商业街,统一规划的小洋房,又呈现出的是一派现代城市的风光。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代化版的“桃花源”。

  黄儿营位于宁晋县城东17公里处,紧靠青银高速公路和省道郑昔公路,东距京九铁路、106国道30公里,西距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30公里。于1962年7月分为东村和西村。

  黄儿营西村是一个电线电缆专业村。黄儿营西村1180户人家中就有规模电线电缆企业120余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5家,超5000万元55家。4156人,实现工农业产值40亿元,完成税收5600万元。是让七里八乡“眼馋”的富裕村。

  据传,南宋时期,金兀术入侵中原,行军到此,安营扎寨,一处在大营,另一处在二营(今天黄儿营村),此时二营全村有铁、安、康、姚共4户。在解放初期“黄二营”改为“黄儿营”,表示黄花儿齿,延年益寿,兴旺发达之意。

  抗日战争时期,这是一片抵御日寇,保家卫国的红色土地,该村8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可歌可泣,彪炳史册!

  丢下企业,走马上任

  2008年1月,宁小五同志被任命为黄儿营西村党委书记。当时,他是宁联电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接到任命,他立即召开会议,把企业丢给家人,放下自己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走马上任。

  他上任之初该村的经济还很一般,再往前追朔些年头,村集体一贫如洗,一直是用民间贷款给村干部开工资,而且还有百余万元的贷款;村民盖房故意侵占街道,造成村中道路曲折迂回,更有甚者干脆将道路堵死;村南有一个供全村村民排水的数千立方米的池塘,而附近的村民争相抢占,最后池塘容积仅有几十立方米,每逢大雨村内街道积水达一尺多深;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用地问题也同样棘手,村民相互抬价,企业只能以高价换取发展空间,无序的竞争导致众多村民在用地问题上的纠纷……这些长期积压下来的难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摆在眼前的客观现实是:一方面村庄现状混乱;另一方面,宁小五时任宁联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公司年产值超千万元,自己的事业如日中天,红红火火,他完全有成为亿万富翁的可能。而就在此时,上级党组织和黄儿营西村的父老乡亲一致推荐和期盼宁小五任村书记。他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宁小五说:“心情确实是很纠结,亲戚朋友都劝他‘不能放弃20多年来辛苦打拼的公司,去接黄儿营西村的烂摊子’。”

  多数人可能没有想到,宁小五最终选择了到村里任职。

  他说,自己公司的成长壮大,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有父老乡亲们的帮助,我不能辜负上级党组织和村民的信任和期望。

  雷厉风行,果敢坚毅,这是宁小五经过多年的企业打拼历练出的品格,他马上召开企业会议,把公司丢给了年仅23岁的儿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村庄的发展上来。

  上任伊始,他在认真审视村情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党员、村民意见,确立了“开阔眼界、敢为人先、创业发展、服务为民”的工作思路。他从群众最关心的断头路、村容村貌和企业发展等三方面着手,多措并举,办实事、办好事,很快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

  他说“自家富了,还得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从此他领跑黄儿营西村,展开了一幅蓬勃发展的画卷,为燕赵大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挥洒汗水,改变村貌

  那时的村集体一贫如洗,而且还有百余万元的贷款,村荣村貌也是混乱不堪,企业发展最关键的用地问题也同样棘手。

  面对着村庄的现状,苦思冥想、彻夜不眠在宁小五的身上成了平常事,四处奔波、筹集资金成了他的家常饭,走村串户、深入调查更是司空见惯。

  面对着村庄的现状,宁小五寝食不安,一连四五个夜晚他没有睡好,千头万绪,究竟该从哪里入手呢?

  宁小五决定抓住主要矛盾,一项项地解决。第一项工作是开通市场街部分村民侵占的道路。他首先召开党员会议,然后一户一户地做工作。经过实地测量和35天的奋战,一个长为11000米、宽为50米的大街终于开通了,这一利村利民的大好事让村民们拍手叫好。

  第二项工作:“还生态池塘,解决全村排水之忧”。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为了调动广大村民的积极性,宁书记脏活重活冲到最前面,村里全体党员齐上阵,在炎炎的烈日下,他们挥汗如雨,整整干了30天,动用人力1500余次,推土机8辆,千方百计筹措资金50余万元。

  待到工程结束时,宁书记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脸庞黝黑黝黑,满手都是血泡,回到家里孩子们看到父亲这般模样,心痛得直落泪。

  爱人心疼地责备他:“为什么放着好日子不过,偏偏受这份罪呢?!”

  宁小五说:“咱们是富了,可是黄儿营西村还有很多人不富裕,我有责任带领他们致富,我选择做村官就是要让全村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2008年以来,该村累计投资9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翻修南北大街、拓宽市场街、新建西环路,硬化大街小巷、安装路灯、高标准美化绿化、打吃水井、整改高低压线路、修建民乐公园等多项工程,使村庄初步呈现出布局合理、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特点。

  投资2.6亿元,新建成了占地面积150亩的住宅小区,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施完备、功能齐全,可容纳1800户并已全部入住。投资450万元,在小区东侧建成了占地20亩民乐广场,有毛主席石像、假山、喷泉等景观及各类健身器材,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他的领导下,如今的黄儿营西村,总体上形成了棋盘式格局,纵横有序,方正整齐。黄儿营西村新民居建设的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媒体的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原省委书记张庆黎,原省委书记张云川,原省长陈全国等领导先后莅临指导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一项项民心工程在宁小五的构思中变成现实,花园工厂、现代农庄,还有像城市一样的公共服务体系,哪样也不比城里差。他的工作魄力,他的工作速度,也让全村的干部群众们为之叹服。

  痛失爱子,重整旗鼓

  在宁小五的日历中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为了心中的承诺,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他总是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工作着。

  2009年9月的一天,宁小五正在河南考察新农村建设,突然,一个噩耗从天而降,自己的大儿子在去北京办事的途中不幸出了车祸,当场死亡……宁小五顿时如五雷击顶,几乎昏了过去。

  想想儿子的音容笑貌,想想二十多年的辛勤养育,想想自己远在异乡,温存的爱妻将如何承担丧子之痛……他柔肠寸断,泪如泉涌。回家之后的连续七天七夜,宁小五硬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承受着巨大的伤痛!

  悲伤之余,他有时也会问自己:孩子的不幸虽然与自己的选择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如果自己不来“接”村里这个摊子,不把公司丢给儿子打理,这一不幸是不是可以避免?心痛之余,他还承受着一种深深的自责!

  “大男人不好做,躺下来自己把伤痛抚摸。”宁小五没有被家中的突然变故所击倒,这位属龙的汉子,将自己的腰板重又挺直,他励志有为,要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浇开黄儿营西村的幸福之花,并从中获得安慰和快乐。

  三业并举,发展经济,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腰包更鼓了,宁小五却说,咱们跟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比起来,真不算啥。不看不比,沾沾自喜,一看一比,找出差距。

  为了实现黄儿营更快更好发展,宁小五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在每次参观学习的途中,宁小五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召开座谈会,结合看到、学到的新知识,谈发展、说思路,为村庄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

  拥有了开阔的视野,黄儿营的发展就有了新的定位。作为一个在市场打拼20多年的共产党员,宁小五深知,村庄要想有长远发展,必须做到“稳农、促工、活商”,实现工、农、商三业并举。

  为此,他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使全村6060亩耕地全部实现了井田配套;二是依托现有区域优势和产业基础,在抓好大型电缆企业发展的同时,于2009年规划建设了占地1700亩的宁联创业辅导基地,现已完成投资3.6亿元。该基地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目的是使村里几十家小规模企业全部入区发展,走整合提升之路。创业辅导基地自成立以来,成效显著,已被省工信局列为“省级创业辅导基地”,成为了黄儿营西村项目建设的平台、经济发展的引擎,全民创业的样板。三是联合黄儿营东村共同投资180万元翻建了黄儿营市场。翻建后的黄儿营市场占地面积255亩,拥有门店及摊位600多家,有电线电缆辅料、托运站、电器、农产品交易、餐饮住宿、建材家具等8个专业市场,年交易额10亿元,成为宁晋县规模最大的商品物资交流中心之一。行之有效的措施使黄儿营西村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2016年,全村完成社会总产值50亿元,上交税金36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2500元。

  宁小五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他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全方位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村民饮用水达到了国家标准;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全村29名生活困难的群众按照每人100元到200元/月的标准发放补助;全村10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医疗,使广大村民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

  黄儿营西村走出了宁晋县的小圈子,成为了全市、全省、全国的好村、名村。

  自掏腰包,勇挑重担

  村民们说,宁小五是个“赔钱”支书。宁小五自从上任至今,没拿过一分钱工资。

  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每月都捐出所有工资,照顾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人为他算过一笔账,当村党委书记这些年,他个人的生意少赚了几百万元。有人不理解:“把自己的钱往外拿,出钱又费力,图个啥?”宁小五却认为,当村官就得为群众担担子,就不能让百姓吃亏。

  村里盖第一批新民居时,很多村民不接受新事物,新房卖不出去,工程款就结不了,宁小五和他的两委班子成员一咬牙,自掏腰包买下了所有的新房。

  宁书记刚上任的头一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村民赵二虎家中线路短路,发生火灾,家中的财产全部化为灰烬,房屋尽毁。

  宁小五随即安排他们在自己的老房子住下,给他们送去必要的生活用品,宁小五还把自己家过年准备的馒头、腊肉给他们送去,让他们过一个欢乐、温暖的春节。

  在宁小五的感召下,村班子其他成员也都捐款捐物,全体党员、企业家、厂长经理也纷纷捐款捐物,帮助村民赵二虎度过了难关。

  在村子大跨步的发展中,免不了拆建征地。偏巧,一个拆迁户要给孩子办喜事。拆了房,咋娶媳妇?宁小五二话没说,直接将自家的新房钥匙交给拆迁户:“家里物件都置办齐了,给孩子办喜事儿正合适。”

  宁小五常说:“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看看对老百姓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就全力以赴、快干、干好;对老百姓没有益处,趁早别提,要求群众做的事,我们当干部一定要带头。”

  他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村里的公益事业他都是带头捐款。他主动动员班子成员把自己的工资捐出来,照顾村里的孤寡老幼。不仅如此,他还慷慨解囊,为新农村建设捐款。几年来,他个人累计捐款达520余万元。

  宁小五说:“为村里的贫困户捐款,只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要真正地解决好孤寡老幼的生活难题,提升全体村民的幸福指数,必须在服务设施上进行完善,服务功能上予以强化。”

  近年来,日渐富裕的黄儿营西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体系。黄儿营西村的村民服务中心,是该村便民服务的一大亮点,能达此规模和标准者,在全国广大村庄中并不多见。村里投资2000多万元硬化、美化、亮化了大街小巷;投资300多万元,拆迁了16户,打通了“断头街”;村民饮用水达到了国家标准;实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全村29名生活困难的群众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到200元的标准发放补助;全村98%的村民加入了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了村民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确保了群众安居乐业。

  兴办教育,文化强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宁小五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及其倾注的心血,在邢台被人们传为佳话。

  为造福子孙后代,改变落后、破旧的校舍,宁小五带领班子成员驱车数几万公里北上辽宁、吉林,南赴四川、安徽、湖南等全国各大省市和地区,到黄儿营西村在外经商的地方筹集资金,共筹集1800万元,建成了全县一流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2017年投资1.2亿元建设宁晋第十中学。

  宁小五认为,要实现村庄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实现突飞猛进的同时,营造出了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

  为此,他一方面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群众坚持共同致富的发展方向,激励群众为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改变村容村貌做贡献。另一方面通过抓好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活动场所2个,购置各类文体器材,使广大群众活动有场所、有器材。其次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之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记者在黄儿营西村采访时发现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65岁的村民耿云来,早晨5点半准时起床,拿起全套钓鱼装备,向村里垂钓休闲中心走去。自从村里投资十几万元建起垂钓休闲中心,老耿几乎是每天雷打不动地准时去“上班”。

  老耿是黄儿营西村普通的村民。自从两年前搬进了村里的新民居——温馨幸福之苑,他的生活越过越舒心。

  2011年8月31日,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在该村调研时与老耿聊起了家常。“原来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吃什么而发愁。现在条件好了,我总是为怎么吃而发愁。”

  老耿笑着说,“别看我60多岁了,但是每天都很忙:早晨去钓鱼,下午去‘京戏联谊会’唱戏,晚上在村广场遛弯后再打两杆台球过过瘾。”

  老耿说,近几年,村里经济发展了,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培育特色文化,树立文明新风的举措,提高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规范了村民们的日常行为,引导村民养成了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2012年5月,为树立全社会敬老、爱老、助老典型,该村被省老龄工作委员会评为“河北省孝亲敬老模范单位”,同时还有两个家庭被评为“河北省孝亲敬老之家”,一名“河北省孝亲敬老之星”获得者。

  有口皆碑,屡获佳绩

  1993年以来,村党组织连续被宁晋县委评为“红旗党组织”。2009年以来,先后荣获河北省农村新民居建设优秀示范村、河北名村、邢台市农村新民居建设工作优秀示范社区、邢台市农村优秀党组织、邢台市消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宁小五本人自1995年至今连续当选宁晋县人大代表,2009年7月被邢台市委评为“邢台市农村优秀党组织书记”,2010年10月被邢台市委评为“邢台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同年,在省内外参观者羡慕的目光中,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 2011年被评为省“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 2012年5月获得邢台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当选为河北省人大代表。2013年4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4月邢台市劳动模范。2014年4月河北省特等劳动模范。2015年4月中共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2017年6月当选全国第十九届党代表。

  “有他当家,我们放心、开心!”村民刘占西说:“我们村的党委书记敢说敢干,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村民们都特别感谢宁书记。”

  村干部曹秋东这样评价宁小五书记,他的确是一个有魄力、有担当,农村党委的优秀带头人,村民眼中的“好书记”。

  一片赤诚铸大业,不尽春色入画来。

  五年,转瞬即逝,宁小五却用心血和汗水创造了一个村庄巨变的传奇。“黄儿营西村现象”再一次诠释了一个优秀村官之于村庄的作用。站在新的起点上,宁小五正踌躇满志地筹划“河北名村”的未来。

  我们相信:黄儿营西村的明天将会更精彩!


阅读8177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