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戚与《相牛经》

2017-07-17
来源:


  公元前685 年起,在40 多年间,齐桓公推行招贤纳士,锐意求治的建国方略,任用管仲为相,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赏识并重用宁戚,是齐桓公高明的人才政策的典型例子。

  宁戚获悉齐桓公重人才,有抱负,便决心投靠齐国,以便有一番作为。他不畏艰难,来到临淄,自我推荐,击牛角高歌,令齐桓公和管仲都注意到这是一个气度不凡、抱负远大的人物。

  齐桓公求贤若渴,慧眼识才,一经交谈便认定宁戚是难得的人才,他不重出身,不论资历,不计较小节,注重大节,力排众议,擢用宁戚。

  杰出的政治家管仲也十分推重宁戚,帮助齐桓公用好宁戚之长。他建议立宁戚为大司田主管农业的官员,他认为宁戚是有才能的农业专家,自己不如宁戚。宁戚由此负责齐国的农业生产,主持开垦农田,兴修水利,并兴渔盐之利。奖励垦荒,薄取租赋,齐国很快富裕强盛起来。

宁戚仕齐期间,经常到齐国东部活动,组织民众发展农耕,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辞世后他被人们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庄镇境内)。

宁戚著有《相牛经》一卷,为中国最早畜牧专著,对促进齐国农牧业发展产生一定作用。

宁戚歌

宁戚,仕途屡遭磨难,能由一个放牛青年走向参与国政的高位,得益于自作的《宁戚歌》:

南山灿、白石烂,

中有鲤鱼长尺半。

生不逢尧与舜禅,

短褐单衣至辕轩。

从昏饮牛至夜半,

长夜漫漫何时旦?

  这首著名的《宁戚歌》真实地表现出了怀才不遇之士自求用世的复杂心态。宁戚放牛的史实,至今在李园街道办事处柳行头村存有“宁戚大夫贩牛处”的石碑的佐证。据《东周列国志》载,周厘王二年(公元680年)春,齐国攻打宋国,齐桓公先派管仲率一部分军队出发。一天,军队到峱山(山东临淄附近),管仲见一放牛青年冲他疾击牛角高歌,气质非凡,即派侍从把他招来,管仲问其姓名,答曰:“卫国百姓,姓宁名戚”。管仲叩其所学,宁戚对答如流。管仲叹道:“豪杰辱于泯涂,不遇汲引,何以自显?我国国君大部队在后,不过几日到此,我写封信你去拜见国君,必当重用。”数日后,齐桓公大军到此,宁戚又唱起《宁成歌》。齐桓公闻听此歌甚感惊奇,派人将宁戚叫至跟前,问其姓名后,桓公说:“寡人率领诸侯征战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沾春,舜日尧天不过如此,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你是放牛的为何要讽刺朝政?”宁戚据理争辩,有些言辞冒犯齐桓公。桓公大怒,命令斩首。宁戚面不改色,仰天叹道:“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宁戚为第三个!”这时身边大臣隰朋上奏说:“此人见势不趋,见威不惕,非寻常放牛的。”桓公转念一想,怒气顿消,对宁戚说:“寡人聊以试子,子诚佳士”。这时,宁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亲笔信,桓公阅后说:“既有管仲的书信,为何不早呈上?”宁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君如恶直好谀,以怒气加臣,臣宁死也不自荐”。桓公听后非常高兴,即拜宁戚为大夫,与管仲同参国政。宁戚不负厚望,屡建战功。后又长期任大习田(农官)。他管理农事,奖励恳种,薄取租赋,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并著有《相牛经》一卷。他仕途四十余年,对齐桓公完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起了重要作用。

宁戚饭牛

  临淄区梧台镇西河村东,是康浪河发源地,古有石碑,上书:“宁戚饭牛处”。春秋时期,齐桓公命管仲聘请贤士宁戚的事,就发生在这里。

  宁戚看到当时各诸侯国互相争战,弄得民不聊生,便决心辅佐一位贤明君主,干一番富国强民的大事业。他听说齐桓公有宏图大略,重用人才,便决心到齐国来。可宁戚家里穷。卫国离齐国路途遥远,怎么办呢?他便给要来齐国做买卖的商人做了赶车夫。他们在路上走了许多日子,这天傍晚赶到了临淄城西门外不远的地方。听说城门己经关了,便在大路旁康浪河畔停下来歇息,等明日进城。

  到了半夜时分,忽听人声喧哗,从城里走出许多人,前边有武士开路。

  宁戚一打听,才知是齐桓公夜间出城会客。宁戚认为机会到了,便一只手给牛拌草喂料,一只手拍打着牛角,唱道:“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单布短衣适至干,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康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敝布单衣裁至干,清早饭牛薄夜半,黄犊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相齐国。出东门兮厉石斑,上有松柏青且阑,粗布衣兮纭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将与尔适齐国。”齐桓公正走到这里,听得这歌声,觉得此人出言不凡,颇有来头,便命管仲去察访。

  第二天,管仲去见宁戚,说明来意。不料,宁戚只是说:“浩浩乎白水。”管仲不解其义,身为一国之相,又不好再问,回到家里愁得食不甘味,坐卧不宁。管仲妻问有什么事愁得这样,管仲叹口气说:“咳,人家说的话,我都听不明白,你一个妇道人家能懂什么。”管仲妻子不服气地说:“不要瞧不起人。老、弱、残、少者,一样能做大事。昔日先君姜太公,七十多岁了,还在朝市杀牛当屠户,八十岁才被周文王拜为太师,伐纣灭商,为周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九十多岁封于齐国当了国君。您能以为他老了就不行吗?商朝初期,有一个叫伊尹的人,原本是有莘氏随嫁的一个奴隶,汤公见他有才能,立他为三公,他把国家治理的很好。你能以为他出身微贱就无能吗?圣子五岁,帮助禹治水,出了好多好主意,禹都非常佩服他,你能以为他年幼就不行吗?牛犊刚生下来,站都站不稳,但用不了几年,就胜过其母,你能以为它弱就不行吗?”管仲被妻子说得满面羞愧,便对妻子说:“桓公让我去察访一个从卫国来的人,这个人叫宁戚,我去了后,宁戚只说了一句‘浩浩乎白水’,我不知道他说的什么意思,故忧愁万分。”妻子一听,微微一笑说:“人家不是已经把意思明明白白告诉你了吗?一首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浩浩白水,倏倏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意思不是明摆着愿意听齐王的召唤吗?”管仲恍然大悟,更加佩服宁戚的才华,立刻上朝奏知齐桓公,说宁戚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建议宁戚做大司田(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

  不料,好多大臣不服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这里又不远,不过五百里路,不如派人到他的家乡打听打听,如果他确确实实是贤能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齐桓公说:“不可,如果派人去打听,假如他得罪人太多,那里的人肯定过多的是说他的种种陋习,说的他体无完肤,这样他的才能和美德就被掩盖了。作为一个人谁又能做到十全十美呢?到那时我们又怎么能敢重用他呢?用人就要用人之长,容人之短。”

  于是齐桓公力排众议,决定给宁戚先修豪宅,自己戒斋五日,亲自去请宁戚。宁戚深受感动,从此,一心一意辅佐齐桓公,为桓公霸业的创建作出了杰出贡献。后来宁戚辞世后被安葬在胶水东岸(今平度马戈镇境内)。  

   宁戚冢

  在平度市城区西去约25 公里的马戈庄镇,有一座巍然状如丘岭的墓冢——宁戚冢。墓主是青岛历史上的名人宁戚。至今大约2600多年了,宁戚冢依然屹立在平度西部郁郁葱葱的田原之中,在数里之外就能够望见。

  宁戚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战国时期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把他辅佐齐桓公和姜太公(吕望)辅佐周文王相提并论。宁戚的《饭牛歌》反复出现于汉代以后的文献典籍中,为后人称颂。唐朝大诗人李白在《秋浦歌》其七中写道:“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就是引用了“宁戚饭牛”的典故。此外,宁戚还是有名的辩论家,他和屈完、吕饴甥、烛之武被誉为春秋四大辩士。世人皆知伯乐相马,也应该知道宁戚相牛,由于长期管理农事,宁戚为后人留有《相牛经》一卷。

  宁戚在齐国做官四十多年,相传齐国兴兵伐东莱,宁戚死于行军途中,士兵用战袍兜土筑成他的墓地———宁戚冢。冢体很大,位于一小山顶上,高15米,直径70 米,当地百姓称其为“冢顶”,在冢的周围形成冢东、冢前、冢西三个自然村庄。清代时,冢上有两株大蟠松,为平度旧时八景之一宁冢双松。1984 年,宁戚冢被列为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读89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