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面的宗亲,谢谢您!
写在2022年元宵佳节和即将来临的清明之际
全球的甯氏家人、甯商平台的家人们:
大家春节好!2022年的元宵佳节,即将来临!在这里给您们拜个晚年,同时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
此时,很多人已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年已过,但是,我们依然还在浓浓的乡情中不能自拔,那亲切的乡音、那一副副精彩喜庆的对联、那一盏盏通红通红的灯笼、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大年三十父母为我们准备的团圆饺子、堂叔伯爷对我们问寒问暖的关怀和渐渐老去的面容。浓浓的年味!暖暖的乡情!让我们回味无穷。
或幸福、或感动、或忧伤、或希翼,这些都是真实的人生!但是,他给我们的都是人生最好的体验。她是我们人生旅途中的动力能量站、是我们奋斗的方向标。为我们开启新一年的征程,做了最好的准备。
我是甯商平台秘书长甯仁礼,春节期间赶了几期甯商大拜年视频,一个春节几乎都在想着宗亲的事。在这样一个位子,略显尴尬。它既不是行政职务、也没有组织压力。纯粹是源于天性、源于爱,源于被家人们不停的感动。在这里感谢家人们的关注,尤其要感谢那些还没有加入平台的家人,我们虽然没有见过,看到大拜年的视频,大家都随流给与点赞和支持,这些都是我们努力的动力源泉,也是“家文化”的力量。
家文化,是基于血缘的亲情文化,是更加纯粹的感情文化元素;“家文化”既包括整个大家族系统内部的文化,又包括个体的家庭内部文化。它所起到的作用异常广泛深远:培养亲情、稳定社会、处理矛盾、教育后代 ……“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世代祥和、延绵传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卓越贡献。
在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中,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明,脱离了血缘的文化,都是沙漠文化。脱离了血缘的感情,都是无稽之谈。在当今时代的中国,家庭文化需要传统继承,家庭文化也需要时代精神。幸运的是我智慧的华夏民族,正是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这样的传统节日,连接和传承着“家文化”。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华夏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
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可见,家成为人们一生的追随。
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曾说:“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的全部都是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我们不很看重民族界线与国家疆域,又不很看重另外一个世界的上帝,可以说全由他们看重人道观念而来。人道观念的核心是家族而不是个人。”这里的家族,是指以同一祖先靠祠堂、家谱、族田等因素联系起来的大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家庭的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家之和”需要“爱心与宽容”;“家之教”需要优良的家风、家训;“家之责”需要义务和担当;“家之誉”需要我们多做善事,多积福报,多为社会做贡献。从某种程度上说, 中国人活着也就是为了支撑一个家,用家庭中的先进文化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让家文化的基因世代传承,使整个家族得以延续、发展。
家文化铸造了人类史上包容最多民族的华夏之魂,各民族辉煌成为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部分。中华民族六千年生生不息,一脉相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家”的基因作用。
家风好民族兴。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社会细胞中每个人,只有能够在身影正、家风正的前提下,才有能力、有可能去治理国家。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浑身散发着浮躁的气息、社会中笼罩着负能量的阴霾,国家又怎会朝气蓬勃、文明发展呢?相反,家庭文明、民风淳朴,每个成员你影响我、我带动你,社会必将不断进步,国家必定又好又快发展!
重拾家风建设是构建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坚固基础;圆梦民族复兴,构筑文明大家族是我甯氏家族的重要责任!
在春天的脚步声中,在新一年的奋斗旅程伊始,让我们带着“家”给与我们的力量,积极拥护党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各自的岗位上,再出成果、再创佳绩!也让我们在2022年,见过面的和没见过面的家人们,加速融合、加速整合、资源共享!为实现我甯氏的美好梦想,建好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促进甯氏经济的共同发展,促进甯氏文化的繁荣而努力,为争做中国家族的典范,为贡献国家、贡献社会而努力。
在这里,我谨代表华夏院及甯氏商会。祝您们新年新气象、新年交好运、生意兴隆、平安健康、万事如意!祝家人们元宵节快乐!
华夏甯氏根祖文化研究院秘书长、甯商平台秘书长 甯仁礼于合肥 202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