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甯湘印象:笔酣墨畅歌大风》
文/严柏洪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先生题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
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鄢福初先生题
甯湘 山水中堂《家山新雨后清气满乾坤》
180-97cm
纸本 2021年9月
古人崇尚清奇、简静、淡雅的画风,追求笔墨的纯净与透明,就像其追求心性之高洁一样。有成就的画家的生命态度往往保持着一种恬淡。恬淡是一种境界。
甯湘无疑是一个恬淡的人,正因他的恬淡,加之我的孤陋,同在湖湘艺术圈,混迹金融数十年,我竟不识其人,直至2021年5月,我和他初次相见,数度深谈之后,竟有相见恨晚之感。
他先是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干了5年,不甘心,又去读书,后来考入银行。他从银行网点干起,到支行、市分行,近20年来,频频借调、交流到省行多个部门,成为农总行及全国金融系统送文化下基层的重要骨干。他的作品入展历届全国金融美术展览,曾获《金融时报》创刊三十周年全国大赛一等奖,庆祝建党百年全国农行美术一等奖。他善画大幅作品,作品广被珍藏。他是湖南省金融美协的主席、全国农行美协的副主席,是全国金融系统“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曾被评为长沙市十佳最美“书香家庭”。
但他似不沾烟火气,“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他是珍惜业余时间的狂人,善于抓住零星时间的高手,执着于读书、写字、画画。他说,成绩属于昨天,今天当从零起步。“清零”的心态,使他写字作画,完全进入了一派安详宁静、散淡冲和的状态。心神高远笔自深厚,心境旷达境自高迈。
优秀的画风各有不同,但铸炼艺术的艰辛总是一样,随着对甯湘逐渐深入地了解,他“笔酣墨畅歌大风”的翰墨人生也就日臻明晰。
甯湘 山水条幅《张家界》
180-49cm 纸本 2016年7月;
中堂《飞瀑十里雷声》
136-69cm 纸本 2017年6月
甯湘 山水四条屏 《江山如画》
180-49cm
纸本 2021年8月
勤学苦研痴丹青
甯湘,六十年代末出生于宁乡市西陲的一个偏远山村。潺潺的千年炭河水,巍峨高耸的密印寺,伴随着他的成长,抬头就是山,低头可见水,爱山爱水滋养他的天性。
从小他就爱写写画画,表现出了极高的美术天赋,赢得了乡邻和师生的赞誉。初中时,喜欢画画的校长是他父亲的好友,从而有幸得到校长的眷顾。甯湘从小爱读书,尤其《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读物中那些精彩的插图,让他如获至宝,反复揣摹临习。
就读师范时,师从谭福林、陶源等专业老师及文化馆的唐明生、欧阳笃材等书画名家,得到了他们的悉心传授。之后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继续深造,常得曾晓浒、王金石等名师的课堂示范,并有幸迎来黎雄才等外地艺术名家来校示范,开启了真艺术的“天灵盖”。招考到银行工作后,他逐渐融入到省会艺术圈,曾主编或编辑《雅风国粹》《金融书画》《艺术与拍卖》《湖南书画通讯》等报刊杂志,又结交了沈鹏、何水法、陈白一、黄铁山等省内外书画大家,受到他们的熏陶和指引。同时,他往返北京、山东、陕西、山西、云南、上海等地,观摩古今大师原作展览,开阔了新视野,拓宽了新天地。
他以虔诚之心坚守着艺术净土,以勤勉之力耕耘于纸砚之间。始终怀着对艺术的真诚,笔不离手,走到哪里画到哪里。年轻时没钱买宣纸,就在廉价的毛边纸上画,用旧报纸写;没钱搞装裱,字画就迭成一堆,写的字、画的画数以千计。在纸山墨海中学习借鉴、创新提高,渐至信手拈来,挥洒自如,笔之所到,意即相随。
李可染老师讲:“画画是长途赛跑,要大聪明加上笨功夫,几十年才能见分晓!”就这样,他如饥似渴,掇英咀华,学诸家之所长,四十余年孜孜以求,而渐成自家之道。如同根深蒂固的大树,在时代的风雨变化中,伸展着自己丰茂的枝叶。
甯湘 主题山水
《同心筑梦小康路 最忆家山新绿时》
214-162cm
纸本 2020年5月
甯湘 主题山水
《湘西十八洞村 中国脱贫攻坚地标》
240-178cm
纸本 2020年7月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画语录云:“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说的是画家既要“与古为徒”,更要“师法造化”。
甯湘在不断向传统、向师友学习的同时,只要有机会、有时间,就会外出写生。三十多年来,车辙马迹半天下,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壮游祖国山川胜景,尽览华夏秀丽风光,爬石级,览云海,观日出,将崇山峻岭与巍峨秀色,尽数勾入写生画册。饱游沃看,应物斯感。审山川形势,感四时气象,参阴阳向背,悟远近虚实,造化微妙化为胸中丘壑,创作灵犀点染水墨丹青,经营出磅礴浑厚、清新豪迈的山水烟云,佳作迭出。
李可染说:“我是时间的穷人”,作为一名银行工作者,艺术创作的时间对甯湘而言,尤其如此。他的钻劲和挤劲让他赢得了主动,结合卧游典册图书、搜寻网络,归集了创作的素材和资料,缓解了外出写生时间不足的困扰。
梁树年先生说:写生要写魂,得魂胜得真,物我相向,下笔自有神。
甯湘写生着重于师法自然,但又不仅仅在于真或像。他认为师法自然就是要把自己的笔墨技法与自然融合而加以不断升华,将山水从形似转为神似,以达自然神韵的境界,逐步形成自已正确的认识和见解,在实践中努力修炼自己的品格,放大胸怀,锤炼格局。
我看他对山河的认识是一种天地大观,他笔下的自然已不是现实的自然,而是他心中的自然,是上通天,下通地,接地气,接人气,充满了人文理想和时代精神的第二自然。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给他的画作注入了不竭的生气,使他能甩开羁绊,自成气度。他画山水,不是在画水墨风景画,而是写一首首山水的散文诗,神游意会,融入心怀,是情怀,是寄托。那墨彩淋漓、渗透变幻的山水,不是对景描摹和呆板再现,而是涌动着激动人心的艺术张力。一个艺术家有文化学养,要古今贯通、中西融合,文化素养能大幅提高画的价值,这是甯湘的作品能打动人的秘诀所在。
(提示:请将手机横式观看)
甯湘 巨幅主题山水创作
《神奇张家界》
520-248cm
纸本 2021年10月
甯湘 巨幅主题山水创作
《湘江北去》 540-215cm
中国金融工会、中国金融文联
全国首家金融文艺创作示范基地主题作品
纸本 2016年7月
笔墨当随时代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翰墨歌盛世,丹青寄深情。唯“有筋骨、有品德、有正气、有温度”的作品,能让人从中受到陶冶,获得教益,汲取力量。
甯湘认为,生逢时代机遇,身处时代热潮,艺术创新既要“无问西东”还要“与古为徒”,以传统之专业笔墨,弘扬时代主旋律。他认为画家要“善师古人之心,能得造化之法”,在不辞辛劳研习笔墨的同时,常关注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得创作的源泉和灵感。要让观众不仅能欣赏艺术之美,更能感受到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点滴变化。他认为衰败颓废的画风有悖于当今的时代,反对那种花拳绣腿、闭门造车、无病呻吟、无根浮萍、无魂躯壳的所谓文人画和搞怪行为。
甯湘的作品紧随时代,充满了正能量。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湖湘大地,文气丰沛,山水奇伟,他以笔当歌,以画为诗,唱响时代主旋律,讴歌盛世文明风。站在他的画前,似有一股逼人气流扑面而来,喷发出感人的震憾力。
2017年,全国金融文联为首家文艺创作示范基地一幅巨幅山水画作品,上级领导找到了甯湘。甯湘选取了长沙橘子洲头为主景、湘江两岸人文胜境为底蕴的创作思路,并到实地反复写生、观察,精心创作出了5.4米宽、2.4米高的《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山水画。作品中橘子洲如一艘巨轮,劈波斩浪,独领鳌头,他把长沙古城标志性建筑天心阁、杜甫江阁置于近景,远景的岳麓山绵延不绝,隐约可见岳麓书院、麓山寺、爱晚亭、岳麓大学城,湘江两岸鼎盛人文风光呈现画中,尽收眼底,其景内涵丰富,其意回味无穷。他说,画山水大画第一是要有大容量、大空间,画面有纵深、有厚度、有高度。第二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心胸大,立意高,笔力强,要如电影里的大片,音乐里的交响乐。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先后创作了《民族脊梁钟南山》《庚子抗疫:复工》《庚子逆行:捕鱼》等人物画和山水画,特别是人物画《民族脊梁钟南山》,把八十四岁的钟南山院士在国家危难时刻、在无情天灾面前挺身而出、勇毅逆行的高大形象和中国脊梁的风范,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顿生崇敬之情。他还组织协会会员创作了64幅国画作品,赠送给单位那些参与援鄂抗疫的职工家属勇士们,用艺术家的良知和行动,讴歌抗疫精神。
在建党百年前夕,他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美协画家们奔赴十八洞村开展写生采风活动。他本人数易其稿,创作了《湘西十八洞村中国脱贫攻坚地标》、《同心筑梦小康路,最忆家山新绿时》等以反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为题材的山水画,在湖南美术馆展出,向党献礼。《湘西十八洞村 中国脱贫攻坚地标》这幅作品,立意高远,构图大气,笔墨精妙,远山那一抹明艳的朝霞,把“精准扶贫”首倡地、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十八洞村映照得格外亮眼,既生动地体现了脱贫攻坚的艰难不易,又完美地表达了这一伟大战役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他创作的《江山永固 基业长青》《神奇张家界》《盛世牡丹》等巨幅主题作品,笔精墨妙,尽情描绘着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中国梦。
“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开拓自己艺术领地的最重要关键,是立足点与众不同。他追求“浑厚华滋、苍润并济”的笔墨语言,追寻“胸中丘壑笔底烟云”的艺术境界。主张深入到感人至深的火热生活,修养锤炼,为山河立传,作品有高度,接地气。让自己和人民群众同频共振,打造一个大同世界。如此,得天独厚,方能与前人鼎立矣。
甯湘 山水写生
《湖南娄底湄江石陶村剑岩》
68-138cm
纸本 2017年7月
甯湘 主题山水创作
《江山永固 基业长青》
244-175cm
纸本 2020年1月
甯湘 山水画
《燕山秋色》
68-136
纸本 2020年5月
甯湘 山水画
《翠谷鸣泉 源远流长》
180-97cm
纸本 2021年10月
好画贵于精微
甯湘在孩提时代读过一本《徐悲鸿传》,对其中的“致广大,尽精微”记忆深刻,一直影响着他,指引着他。
好画贵于精微。精微指的是自然流露的即兴感和布局的精巧,画家但凡懂得精微,越画越享受。
为求精微,甯湘用心攻读古今画论、著作、诗词。从南朝谢赫的六法论,到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从董其昌提出的韵、法、意概念以及南北宗论,到黄宾虹的干裂秋风、蕴含春雨论,到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论等,这些中国画论与美学体系,他全面系统地研学,博取而专精,道明而气充。
他很注重笔墨的精微,认为笔要有灵性,立万象于胸怀,游乎于天地。墨要有生命,造化为万物之生而成化境。精微的笔墨才使绘画有了音乐般的旋律,舞蹈般的节奏,诗词般的意境,才能表达出形外形、象外象、意外意、韵外韵的精神境界。
他推崇以书入画,重情感抒发,一个是自然造物的客观世界,一个是艺术表现的主观世界,境界的高低,气韵的生动,情感的表达和笔墨紧紧相连在一起,透过笔墨表现显示出画家的审美,思想,气质,学养,性情等。受之于眼,游之于心,物我相融。
他注重对山川的直白感受,绝不套用一种方法去画不同的山水。画泰山是一种画法,画张家界是一种画法,北方的山水不能套用于南方的山水。
他长于经营大画,巨制画作,尽展恢弘气势,展示着他的气质与技巧。走进甯湘的山水世界,如同游赏在祖国的壮美山河之中。整体观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其上,云兴霞蔚,笔笔生动。近处观见线见笔,远处看浑厚华滋,含烟带雨。树石相互交错,彼此掩映,浑然一体,葱葱郁郁,一派茂盛之象。
那层层飘动的云雾,凸起的一座座峰峦,高高低低,大大小小,似断似连,由浓渐淡。能让观者感受到一种音乐的律动。
在运笔上起伏转折,浓淡虚实交错表现,对自然山川内外远近,正反偏侧的相互依存有独到的表现。
在他的山水画中,以浓墨为主的山体之中斜穿波浪般的白云舒卷翻涌,一静一动,一黑一白,张驰有度,气象万千。不论是绵延不绝的万水千山,还是一望无际的田垄丘陵,都能做到有呼吸,有生命,或如灵魂在绘画中游荡,或如潜象而挥毫扫千里。都能在他的笔下建构出动人的画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深远的意境。可登,可涉,可止,可安,是一种自然的生气,使人望之而动心生情。
他的山水小品,画面则以少胜多,笔墨洗练精到,心随笔运,写而不描,空灵自然,形神兼备,咸有生意,耐人寻味,一片潇湘好风光。
无论大画小品,都能游刃有余,这是他笔墨造型能力、创作思维方式、灵感意识、观点经验的综合体现。他在师法自然中,觉得山川那种博大气象和浩然胸襟,正是替自己代言,而自己也有一种为山川代言的强烈责任感,于是在他的印箱里有“为山河立传”、“江山如此多娇”“江山如画”“好人一生名山游”等诸多大印。
甯湘说:“我从不曾偷懒,勤勤恳恳地劳作,清清白白地做人,对艺术孜孜不倦地探索,芸芸众生中的我,将穷毕生之力投身于艺术,一息尚存,笔耕不止,至于结果如何,我不去管它。”
是的,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大道无垠,没有大修为难有大境界。他没有豪言壮语,仍然低调地,脚踏实地认真地画好每一幅画,静静地读书写字。我想,凭他的悟性和执着,一定会在艺术的征途上走得更好、更远。
甯湘釉下五彩艺术瓷与文创
甯湘花鸟画
甯湘作品与文化环境气质营造示意
【本站更多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