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琅琊诸葛氏家风家训形成标志是诸葛亮所撰写的《诫子书》、《诫外生书》、《又诫子书》。诸葛氏家风家训内容丰富,极具特色,具有良好的教化作用,不仅在后世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创新,对其他家族的家风家训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良好的家风教育环境对个人、家庭乃至家族都具有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优秀的家风对今天的人格的培养、和谐家庭的建设、道德文化的加固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当代依旧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诸葛亮 家训 当代价值
一、诸葛氏家风家训的思想精髓
诸葛家族因郡望在琅琊而又被称为“琅琊诸葛氏家族”。在琅琊文化的不断影响熏陶下,诸葛氏家风家训初成,为诸葛氏后人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诸葛氏家族后人人才辈出,逐渐成为天下盛族且繁衍至今。诸葛亮,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琅琊诸葛氏家风家训的主要承载者和弘扬者,是智者、忠臣、良相,更是心系百姓之人,所撰写的家训主要有《诫子书》、《诫外生书》、《又诫子书》。其内容主要包括修身、养性、勤勉、成学、广才、济世等方面。“诫”有劝解、勉励、警告的意思,指对子孙后代进行约束的行为准侧。此种文体形式,也是古人向后世传播治家教子,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思想的载体。
1.修身、养德之道
《诫子书》在文章第一句,开宗明义、言简意赅的强调了修身养德的重要性。“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能修身养性,静能陶冶性情。“俭”能对抗外界的诱惑,能守住本心。紧接着四个“非字”更加强调了修身养德是“明志”“致远”“广才”“成学”的关键。生活上不要过分追求声色犬马要恪守节俭的生活原则,思想上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要心系百姓的思想原则,在做官方面要廉洁处世规避外界的各种诱惑。内心安宁不焦躁烦闷,达到内心的平和是为“宁静”。“明志”“致远”“广才”“成学”互为因果,是成为君子圣贤的重要条件,是做人的根本,成才的先决条件。内心空灵平和、没有杂念,等到时机,动静结合,才能修身养性,达到“致远”的目的。
2.博学、勤勉之道
诸葛亮一生勤勉刻苦、学思敏捷,注重经世致用的读书方法。诸葛亮少时六岁上私塾学习内容宽泛,博览群书。不仅尊重儒学的主导地位还对其他各家学派均有吸收。如在《论诸子》中就涉及了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而要掌握诸子百家的学说没有苦读的精神是做不到的,也侧面说明了诸葛亮的勤勉与努力。诸葛氏族人在治学上讲究经世致用,主张从书中汲取对有益于经世济民的成分而不是死记硬背。诸葛亮强调读书要“独观其大略”强化读书的实用功能。在隆中辅佐刘备之前,躬耕南阳,边读书,变种瓜,种粮食,还为刘备分析天下大事,提出了《隆中对》,这既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又是践行勤勉家风家训的真实写照。
3.中庸、和谐之道
《又诫子书》是诸葛亮写嫡长子诸葛乔的,体现了诸葛亮对饮酒的看法,同时也表达了浓浓的父爱之情。“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此和之至也”。诸葛亮认为饮酒也要考虑到礼节不足、太过都合“礼”,饮酒不足是对主人的不尊重,饮酒太过则伤身误事。要适当而行、合情合理的饮酒是诸葛亮追求的中和之美,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又誡子书》中蕴含着诸葛亮的中庸、和谐的处世智慧。在《将苑知人性》中,诸葛亮提出了考察贤能之人的其中考察办法,其中之一便是“醉之以酒观其性”。诸葛亮以此篇家训向长子诸葛乔讲述了自己对饮酒的处世智慧,并试图通过儿子的其影响其他人,以减少过量饮酒带来的负面作用,既是对后辈的爱,也是对国家的爱。
4.廉洁忠君之道
诸葛亮一生都提倡“俭以养德”希望子孙后代自满足正常物质生活要求的基础之上,不为物质驱使,不被利益诱惑。曾发《昔孙叔敖教》称赞孙叔敖,号召大家向其学习以节俭为荣、廉洁奉公、从不贪污受贿。而诸葛亮在北伐途中,死在任上,葬在去世之地。一国丞相,葬在去世之地,也是他始终坚持廉洁立身,以俭养德的最好的证明。
诸葛亮一生忠于职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权倾一国”长达数十年,掌握蜀国军政大权,在古代,为争夺皇位,父子兄弟之间互相残杀,君臣之间相互猜忌的事时有发生。但在诸葛亮事事上表请奏陛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事事以国家为先,却处处不失君臣之礼。即便后主力量暗弱,自己距离皇位仅一步之遥,但诸葛亮“国人不疑”,实属不易和难得。
二、诸葛氏家族家训对我国家风家训的影响
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人才培养和成功的重要文化基础。琅琊诸葛氏家族人才辈出与家族人重视人才培养和良好的家风家教的浸润熏陶是密不可分的。自古以来,爱子爱女都是父母的共同心理。父母都希望子女成长成才,成为对社会有益处的人。诸葛家族对子女的爱是“为之计深远”的大爱。诸葛氏家族在教育子女方面不但讲明修身、养德的途径方法,还指名骄奢淫逸的危害,希望子女以此为戒,成为国之栋梁。此外,还极为重视子女的学习,诸葛家族世代学习传承并践行儒家文化,以此弘扬了儒家学说更加突出了个人对社会应尽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其子孙后代站在时代高度,恪守家训勉励自己。《诫外生书》第一句:“志存当高远”,就强调了立志的重要性。随后,讲述了志存高远的途径和方法。最后,指出没有远大理想的后果即碌碌无为,庸碌一生。
诸葛氏家族的家风家训不仅在族内得到传承,在其他家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弘扬和实践,对我国的家风家训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颜氏家训》、《家范》、《朱子治家格言》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诸葛氏家风家训的影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仍有很多人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教导子女努力向上的名言警句。习近平曾引,“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鼓励广大青年学子立志向学、成长成才。诸葛家训历久弥新,在今天依旧能给人警示、启迪。
三、琅琊诸葛氏家风家训的当代价值
1.拥有志存高远的人生观
诸葛氏家训着重强调立志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志存高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等对中华民族的崇尚立志的民族精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此之后,朱熹所撰“学者大要当立志”,王夫之提出“以正志为本”的教育主张。作为青年学子,要树立清晰明确的志向,拥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勤勉笃行,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增长才干。诸葛亮是历史上较早将“志”“学”“才”三者之间进行论述的人。三者之中,“志”是核心内容,只有确立远大的志向,才能学有所成,增长才干。 诸葛亮胸怀大志,有管仲之才、乐毅之能,欲择明主以展大志,刘表、曹操皆不是对的君主,最后选择刘备,也经过了对刘备的“三顾茅庐”的考验。诸葛亮将其一生的智慧写成家书,通过劝解相结合方式娓娓道来是亲情,是爱,更是对子女的人生负责。
2.拥有宁静淡泊的价值观
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不过分急于成功,保持内心的祥和宁静,不追求奢华事物,不为外界诱惑扰乱心神。诸葛亮是发展和丰富“淡泊宁静”这一家风家训的主要代表人物,不仅是这一传播者、弘扬者更是实践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做官不是为了个人享受与功名利禄是为了国家与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帝还故居”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和权力。严于律己,诸葛亮一生清正廉洁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并终生为其奋斗。诸葛亮的价值观一直深深影响着他的后世子孙。爱己,爱人,爱社会,实现人生价值追求,是他教会后世子孙的价值观。这样的人生价值追求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价值观是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诸葛氏家训可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3.拥有中庸和谐的世界观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中国自古以来认为“和”是万物存在的最佳状态和生存的基础。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和合”思想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政通人和”的国家状态;“家和万事興”的家庭伦理关系;个人的品德修养达到“中和”的地步后,就可以与天地万物的变化相协调,“天人合一”的环境关系;“身心和谐”的自处。习近平总书记说:“‘贵和尚中’的兼容并包的高尚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我们民族的期望正在于此,我们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创造性也正基于此。”
熟悉的读书声从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一直传诵至今,无论世事如何变迁,诸葛氏后辈子孙所处何种境地,“百世楷模”的诸葛亮留给后辈子孙的家训却从没有一丝改动。在诸葛氏家族内部它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长成才的人生准则和为人处世的规矩、规范,同时家训对后世子孙潜移默化的作用力影响并丰富了家风的内涵。千百年来诸葛氏家族将家训奉为训诫,人人遵守、时时提醒自己,营造出志存高远、宁静和谐的良好家族风气,并世世代代传颂下去。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并越来越紧密。我们每个人都有道德责任帮助他人过得更平等、更和谐、更加有尊严。琅琊诸葛氏家风家训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许多共通之处,诸葛氏家风家训是形成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强烈熏陶下,在一定程度上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今天的国家政治生活不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诸葛亮著,段煕仲、闻旭初编校.诸葛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余明侠.诸葛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