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甯氏源流
1、祖根源自河南
据族谱记载:“甯氏出自黄帝,始于姬姓,卫康叔之后裔。康叔系周文王第九子、武王同母弟,是卫国第一国君。十传至武公时,封幼子季亹食采于甯邑,其后子孙以邑为姓。”又载:“自季亹至喜,为卫国九世卿族,权高位重,享国220余年。另有远祖甯戚公,自卫至齐,辅佐齐桓公‘九和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有祖传楹联‘名高卫国无双士,吏列齐卿第一人’为证。”我荆楚祖谱也有“卫国大夫府,齐国宰相家”的祠联相传,足见甯氏之辉煌历史。
据现存族谱载,荆楚甯氏“始自尊武公,至今560余年,脉络清晰,史事翔实。”尊武公生于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殁于明正统十年(1445),享年81岁,卒葬河南省雨陵县(今信阳市)鸡公山。所生五子名“清、显、秀、全、远”。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西蒙瓦刺入侵,中原御敌迎战,出师败北,一片兵荒马乱。
我祖五公深谋远虑,举“弃家保宗”之策,南下楚地。明景泰二年(1451),清、显二公徙荆楚玉沙(今湖北监利),落籍今监利县白螺区郑扬村;秀、全、远三公,始徙江西,后转监利容城。嗣后,全公分支居上车镇师桥村;远公分支居江陵县白马镇,落籍盘根建立甯家渊。秀公分支原居朱河镇付梁村,传至曾孙植之后,家族庞大,分居于洪湖周边多个村庄,后又发展到荆州市公安县及湖南岳阳市等地。
荆楚甯氏,经历近六百年繁衍,开枝散叶,已传20余代,人口三千。
2、联族抢修家谱
“文革”时期,各房支谱烧毁殆尽,朱河镇祖祠夷为平地。所幸上车镇师桥村甯达恒,足智多谋,不顾自身安危,保住一份珍贵房谱,后来作为“三修族谱”的唯一依据。
老谱于同治11年(1872)始修,1905年二修,至1987年三修时,因经年历久,谱牒已损坏严重。由甯必雄主持,由20多位宗亲参与外调、校编,终于告竣,1988年8月18日,在南支举行三修族谱发谱仪式。并通过决议,每三年正月上旬举行祭祖联谊活动。
3、制定统一字派
首谱议下16派,二修又议16派,三修再议16派,共计48字派为:“朝光其本,荣先必达,善承祖德,诗书永发;文人兴启,显昭贤良,家声克振,继绪有章;敦重才学,立志卫邦,惟守宗功,世代盛昌。”(另一支荆州甯氏,原居江陵、沙市一带,已传五代,字辈:卓、德、应、贤、良、文,与大悟相近。)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有的分支字派略有不同,但我们的血缘相同,甯氏千枝一本,万流同宗,有“天下无二甯”之说。我们相信,继大会之后,只要大家齐心,举全族之力,聚大众之长,一定能够补写我族断档的历史。《中华甯氏大宗谱》、《甯氏百科全书》的出版,也一定能够实现!
(甯和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