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板教授”宁若拉回母校中山大学交流之道

2017-08-24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13 14:40:03来源:www.ningshi.org点击量:1068

更多0

     日前,曾经是中大1977级学子的宁若拉教授开始了与母校的合作之旅。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这位教授的来访,引起中山大学校方高度重视。校长黄达人和3位副校长分别会见。因为这位教授手中有一张中国高校渴望的“秘方”——科技成果如何迅速转化。
  说宁若拉教授是“老板教授”一点不过分,他是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终身教授,美国放射学会医学物理学家,主要从事一种新型生物成像系统的研究,多年来得到美国NIH的数百万美元的资助。同时,他又是以其研究成果“锥形光束CT图像”为核心技术而成立的公司的总裁。
  宁若拉说,像他这样的“老板”在美国一流大学里已不少,有些大教授还拥有两三间公司。新一轮竞争已在这群人身上拉开了序幕。
  其实,中国高校里也有“老板教授”,只是尚处“小打小闹”阶段。同时,产学研的“亲密”结合却成了校长们多年来的“心头之痛”,特别是广东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走自主创新之路,事关广东前途命运的决战时,高校都感觉到了身上无形的压力和责任。
  而宁若拉先生的美国“老板教授”模式到底又是怎样的?他能在中国高校的成果转化之路上推而行之吗?宁若拉教授在中大接受了本报专访。

  美国有核心技术的教授都乐当老板
  记者:有一种观点在中国高校是得到认同的,那就是教授就应该专心做学问,做科研,一人身兼数职,到头来什么都干不好。
  宁若拉:我是不赞成这种观点的,我自己也许就是一个例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研成果只有在有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之后,才能真正造福社会。
  然而,在中国的大学里,有些教授却只是做做实验,发表发表论文,科研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却不是很热心。其实,专利技术如何迅速转让应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思考的重要命题。我没觉得身兼数职有何问题,在美国手中有核心技术的大教授们都在做这个事,即当“教授老板”。当然在美国大学,为教授服务的各项工作也是很到位的,让人省心。

  高校可以开公司,但要握有核心技术
  记者:那“教授老板”开的公司是学校投资的吗?
  宁若拉:我同意黄达人校长的观点,他说中大原则上不再办企业是说学校不再投钱去开公司了,在美国,教授们的公司有些是私人企业投资,有些是风险投资机构来投钱的,学校一般不投钱。学校的责任是鼓励、帮助教授们发明技术,申请专利,完成转化,走上市场。
  记者:中国高校可能一听开公司就怕了,有些高校现在的不少校办企业还背着债呢。
  宁若拉:我觉得中国高校以前办的公司和现在美国高校的教授们开的公司走的是不同的路,据我所知,以前中国高校是听到现在做什么很赚钱,例如开发软件、搞网络,就找几个“能人”去开间公司,这样的高校公司是没什么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的,因为他们手中没有核心技术。现在美国教授们所开的公司都是依托其在某个领域突出的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而成立的,在市场中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我知道其实中大这几年也有几个这样的公司,就是依靠教授的原创技术,与外面的私人企业合作,发展势头不错。
  记者:可我还是觉得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况且教授们也许更适合在实验室吧?
  宁若拉:在美国,教授们刚开始创办公司时一般都是自己做总裁,等企业做大之后,也有人请职业经理人来打理,也有人继续自己经营。我认为每个教授情况都不尽相同,现在的教授并不仅仅适合书斋,复合型的教授越来越多。

  拟与中大合作,塑造成果转化“样板”
  记者:学校不投钱,但在公司持股吗?学校与公司是个什么关系?
  宁若拉:对,学校不投钱,但学校持股,看其对公司的贡献大小而定股份多少,各不相同,这些都是有言在先,教授们与学校签订合同,在不荒废科研的前提下,可以名正言顺地搞技术转让,做“教授老板”。不过,教授的活动需定期向学校报告,学校最关键的还是提供政策平台,激励教授们来搞技术创新,来搞成果转化,我很认同广东省所提的“走自主创新之路”,政府最关键的就是要在政策上明确,给予激励。中国应激励更多的教授来技术创新,来成果转化,这样,社会才能日益进步。
  记者:那您这次来会不会和中大合作,以您的原创技术开发一间类似的公司?
  宁若拉:看看能否与中大合作建立一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是培养人才,生物医学工程是一种边缘学科,它要求生物学、医学和工学等学科紧密结合,是新兴学科;二是保证专利技术的迅速转让。对此,我很有信心。

(责任编辑:宁静)


阅读347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