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2018-03-05
来源:世界宁商网

今日惊蛰:春雷响,万物长

今日23时28分迎来二十四节气——惊蛰。

天气转暖,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雨水增多,春雷始鸣,蛰虫惊醒。

“惊蛰之日万物醒,花红柳绿都是情”。

惊蛰时节正是“九九”艳阳天,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回升到零度以上

惊蛰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汉景帝刘启之前,惊蛰称为启蛰,为避讳刘启的名字才改为惊蛰,所以也有成语阳和启蛰来描述惊蛰的景象,又引申为不顺利的过去,好的生活开始。不论是腾龙还是启蛰,这个节气都是好的预兆,都在昭示美好的春天来了。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仲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yú),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互相吻合。

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惊蛰节的风也有用来作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惊蛰吹南风,秧苗迟下种”。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春耕

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

一候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满园桃花朵朵娇艳,馥郁清香。

二候仓庚鸣;春风和煦,黄鹂早早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开始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在这个桃花盛开、黄莺啼叫、燕子飞来的时节,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朱熹在《劝学诗》中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青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金缕衣》中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到无花空折枝,同样是说要抓住当下时机,自强不息。

【惊蛰花信】

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气十五天,一气三候,每候五天,八气共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

惊蛰节气是春姑娘开始站稳脚跟的时候。

惊蛰三花信:

一候桃花,二候棠梨(野梨花),三候蔷薇。

这三种花一开,浓郁的春天气息也就扑面而来了。

一候 · 桃花

在中国文化中,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与理想世界。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都城南庄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二候 · 棠梨

棠梨的俗名野梨花,但在古诗词中很少有诗人直接用此名的。明代张以宁在《棠梨幽鸟》中写道:幽鸟岂知人事恨,依然啼杀野棠花。棠梨有很多别名,又名鹿梨。宋代诗人冯叔豹有云:仙家鳞桧古,小市鹿梨甘。说的就是棠梨。棠梨还有豆梨、乌梨之称,但诗词里普遍用的还是棠梨。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碧瓦

宋·范成大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滿地花。

棠梨墓歌

 唐·王翰

棠梨花白春似雪,棠梨叶赤秋如血。春来秋去棠梨枝,长夜漫漫几时彻。

三候· 蔷薇

我国开始栽培蔷薇约在汉朝。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8年)普指着蔷薇对他的宠姬丽娟说:“此花绝胜佳人笑也。”自汉朝至南北朝时期,对蔷薇、荼蘼花等栽培的逐渐增多。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代,国富民强,文化发达,促进了园林花卉的发展。荼蘼花、玫瑰花是当时风行之花。荼蘼花有重瓣的,朱砂红色、白色、黄色;玫瑰花有重瓣的,红色的、粉红色的,而且都有浓郁的香味,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和赞誉。《本草纲目》记载:“月季处处人家多栽之插之”。

感昔

·陆游

常记东园按舞时,春风一架晚蔷薇。尊前不展鸳鸯锦,只就残红作地衣。

留赠

·杜牧

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惊蛰茶语】

茶谚云:“万物长。惊蛰过,茶脱壳。”

“茶脱壳”,指的是万物复苏后,茶树上保护和孕育越冬茶芽的鳞片,逐渐张开。茶的保护伞完全脱掉之后,开始焕发生机,蓬勃生长。蛰伏蓄势了一冬的春茶,迫不及待地吐露着新绿。

【惊蛰·吃梨】

惊蛰天气明显变暖,饮食应清温平淡,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等,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同时,“春困”来扰,日常生活中要保证足够睡眠,适当午休。

饮食应清温平淡,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维生素的清淡食物、新鲜蔬菜。

户外活动不宜太过激烈。

天气乍暖还寒,还需适当“春捂”。

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

苏北及山西一带流传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谚。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据说,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这一天全家都要吃梨。古代走西口者也取“离”的谐音,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后来,山西的人们惊蛰日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梨的吃法很多,比如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特别是冰糖蒸梨对咳嗽具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制作简单方便,平时不妨把其当作甜点食用。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枇杷、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

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炒虫

惊蛰日驱虫、除虫、吃虫的习俗,起源非常古老,许多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与客家炒虫类似的传统。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闽西古汀州地区客家人,或在热水中煮带皮毛的芋子,或炒豆子、炒米谷。民间认为这样可以消灭多种小虫,故俗语称“炒虫炒豸,煞(煮)虫煞豸”。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活动之时,因此客家先民主张早期灭虫。惊蛰日,汀州客家还有做芋子粄或芋子饺吃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打白虎 远小人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诸葛亮的《出师表》有一句经典名言“亲君子远小人,知轻重明得失。”远小人是修身之道,远小人的过程更需要智慧。

祭白虎化解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在台湾,相传“雷公”是一只大鸟,而且随时随地拿着一支铁锤,就是他用铁锤打出隆隆的雷声,唤醒大地万物,人们才知道春天已经来临了。


【古人对惊蛰的描述】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乐府诗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菩萨蛮(春雨)

·萧汉杰

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

唾壶敲欲破。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闻雷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空馀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从诗词里,可以看出古人迎惊蛰习俗与对惊蛰的重视。

一年之计在于春,沉睡一冬的动物都苏醒了,宗亲们快行动起来,莫让年华空流转。

乍暖还寒,记“春捂”,防“倒春寒”。

减油腻、戒躁怒,饮食以清淡、补水为主。

记得早睡早起,多动多走,加强锻炼,睡前泡脚,保证睡眠,远离“春困”。

春光明媚,约上小伙伴一起郊游踏青。活力满满迎春来!

宗亲不负春光,不负梦想!

转发加油!

阅读5960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