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这座两百多年的祠堂专为一个家族女性而建

邓子怡
2019-03-11
来源:宗祠网

清懿堂,是我国保存下来的唯一的专为家族女性而建的祠堂,建造于清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已经超过两百年历史。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的祠堂几乎都是为一个家族的男性而建,甚至祠堂都是不允许女性进入的,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宗族观念的代表,也是男尊女卑的象征,祠堂里也只供奉家族男性的牌位,根本没有女性的位置。而清懿堂却只放女性牌位,那么,这座清懿堂是怎么来的呢?

"清懿堂"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棠樾村西端,与棠樾牌坊群相邻。清懿堂女祠建于清代嘉庆年间,是棠樾村大盐商鲍氏二十四世祖鲍启运创建的,这个家族非常了不起,是名副其实的名门望族,辉煌了几百年,尤其是明清时期,是鲍氏家族的鼎盛时期,鲍家在当时就是有钱也有权的代表。借以纪念为徽商的辉煌同样作出牺牲和贡献的鲍氏妇女。

鲍家也是明清时期辉煌五百年的徽商的代表之一了,历史上徽商都是儒商,是最会做生意的文化人,他们眼界开阔,心胸博大。鲍家的第二十四始祖鲍启运为了感谢和纪念家族妇女在背后的默默奉献,就为家族女性特别建造了一座女性专有的祠堂。明清时期鲍氏家族的贞节烈女达五十九人,她们都有资格位列清懿堂。

鲍启运为家族建造的这座女性祠堂开创先河,在设计上也是别具一格,用心良苦。通常男性祠堂都是坐北朝南,所以这女祠堂是坐南朝北,这种构思来自于《易经》“男乾女坤、阴阳相悖”,既然是女祠,当然要与男祠相反。同时,北堂在古代为母氏所居,坐南朝北,旨在颂扬母恩母德。

清懿堂占地面积八百多平方米,面阔近十七米,进深近五十米,为三进院落,五开间,进入祠堂依次是门厅、主厅、寝堂与享堂,整座建筑以高低错落的马头墙外观为主要特色,惟有后进部位为歇山式阁楼。双天井设计既可保证祠堂内部的采光、通风,也有着“妇女也顶半边天”的深意。

"清懿堂"3字巨匾高悬在享堂照壁正中,出自书法家鲍(左钅加"珍"右)之手,另一块"贞孝两全"的横匾,则是清代名人曾国藩所书。堂以"清懿"为名,取的是"清白贞烈、德行美好"之意,“懿”字在古代也多为女性专用,是一曲妇女的颂歌。

清懿堂建筑规模宏大,从用材用料到建造技艺,可以说都是顶级的,鲍家确实是不差钱的。徽派建筑技艺的精华在清懿堂展现的淋漓尽致,砖雕、石雕、木雕精美绝伦,石制柱础、龛座、栏杆、抱鼓石等彰显的等级和身份的一样都不少。

最惊艳的就是清懿堂大门的八字墙,这两块砖雕墙被誉为徽派建筑中的最佳艺术品,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典雅细腻,柔中透刚。鲍氏家族的男性祠堂敦本堂就在女祠旁边,看过以后老张觉得清懿堂在建筑细节上比敦本堂更胜一筹,更加细腻,奢华。这也说明在鲍氏家族的女性地位当时已经很高了。



阅读800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