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和“甯”的使用说明

2017-08-24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4-07


各位宗亲企业家:

谈及“宁”和“甯”,首先感谢中华甯氏宗亲会,为我族人姓氏端本正源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世界甯氏企业联合会赞同中华甯氏宗亲会的倡议。但因历史原因,也为了传播顺畅,本刊所刊出文章诸多沿用原文表述。特此说明并附《姓氏“甯”字辨析》一文,供宗亲参考!                          



世界甯氏企业联合会

  《天下甯商》杂志社



姓氏“甯”字辨析  

甯氏,为古老显姓之一,拥有二千八百多年历史。但自50年代实施“简化字”以来,“甯”一直被误为“宁”,且延续至今,积重难返。今特此发文辩证,以求正本清源,恢复甯姓之本义。

一、甯氏的起源:  

据史载,春秋时卫国国君卫武公(姬和),将其子季亹分封于甯邑(今河南获嘉、修武一带),其后代以甯为氏,来源于姬姓。  

甯氏是卫国三大宗族之一,从甯跪、甯速、甯俞、甯相、甯殖至甯喜,蝉联大夫职位,有“九世卿族”之说。并一度把持朝政,卫献公曾表示“政由甯氏,祭则寡人。”后来甯喜被杀,甯氏在卫国之势尽失。但另有一位重要

历史人物甯戚,与管仲共同辅佐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其后代在齐鲁渐成望族,堂号“齐郡堂”。



明·周臣《甯戚饭牛图》 

 

二、甯字的写法:  

“甯”作为姓氏,有 “   ”、“寗”两种写法。《篇海类编•宫室类》:“甯,俗相承作寗”;《字汇》:“寗,俗甯字”。   、寗、甯三字,在后代一直通用。  广西文物《隋正议大夫甯贙碑》,将“甯”写作  ,说明隋唐时期 、甯二字的通用写法。明代《春秋左传注疏》卷十七,则将“甯”写作“寗”;清代《百家姓考略》,已写作“甯”。



隋正议大夫甯贙碑,写作



明代刊印《春秋左传疏注》,写作寗



清代刊印《百家姓考略》,写作甯  1936年,世界书局据清代武英殿本影印的《春秋三传》,在述甯速事时,写作“甯”,而述甯喜事时,又作“  ”。可见从清代至民国,  、甯二字是通用的。



  


清·武英殿本《春秋三传》  


三、关于“宁”字:  在古汉语中,“宁”字与姓氏无关。“宁”本读zhù,其意有二:一为贮藏;二是“门屏之间谓之宁”(《尔雅•释宫》)。  


1956年公布1986年重发的《汉字简化方案》注明:“作门屏之间解的宁(古字罕用)读zhù(柱)。为避免此宁字与寧的简化字混淆,原读zhù的宁作   。”现行电脑GB2312简体中文字符集存有“甯”字,《汉语大字典》中,提到“宁”是“寧”的简化字。  

由此可见,作为姓氏的“甯”,并未简化成“宁”,而“宁”只是‘寧’的简体。


四、关于“寧”姓:  

与“甯”姓相混同的“寧”姓,是由满族寧佳氏(寧尔佳氏)、寧古塔氏改姓而来。寧姓为满族最早使用的汉字姓,朝鲜古籍《李朝实录》载:“铁岭北部女真溪关千户凝马哈,以寧为姓。”这一姓氏的名人,现有南开大学教授寧宗一。  

另一说法:“秦寧公之后以寧为姓”,即“寧氏源于嬴姓”。南宋王应麟《姓氏急就篇注》:“寧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寧公”,支庶因以为姓”。新加坡《南华早报》曾登《寧甯二氏相通•系承姬姓后裔》文章:“寧氏尽管有两个水源,但都是同父所生。寧、甯二氏大可不必在写法上斤斤计较。”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秦襄公曾孙是“秦憲公”。1978年1月,在宝鸡县杨家沟太公庙出土的秦器中,有秦公钟和秦公鎛各一套,从拓文字形看,名显是“憲公”,而决非“寜公”(见《文物》1978年第11期)。既然没有“秦寧公”之说,“寧氏源于秦寧公”应予废止。



秦公钟局部,上面铭文为石鼓文:“秦公曰:我先祖受天命,赏宅受国。刺刺邵文公、静公、宪公。不坠於上……”  

五、区分甯寧二字:  

若单从字源上看,甯寧二字确实是相通的。《汉语大字典》:“甯,同“寧”;《说文•用部》:“甯,所愿也”;清段玉裁注:“此与‘寧’意义皆同,许意‘寧’为愿词,‘甯’为所愿,略区别耳”;《说文》:“寧,愿词也。从丂,寍声”。 说明东汉之前,寧与甯都含“愿”之意。不过甯是“所愿”,有如名词“愿望”,而“寧”是“愿词”,为虚词之一,相当於动词“愿意”。後来,“甯”用于姓氏,正确发音nìng,即甯邑之甯。而寧静、寧愿等词,就只使用“寧”字。  

甯与寧,除因读音和字义相近而混淆外,还有另一因素,即清道光皇帝名旻寧。民间为避讳,都将“寧”写成“甯”,长久相传,就被误为同一个字了。



襄樊古隆中牌坊,建于清朝光绪十五年,避道光帝讳,将寧写作甯  

甯氏因封地甯邑而得姓,本不该写作“寧”与满族寧姓混同。但因甯、寧混同古已有之,如《史記》记述甯成,又作寧成,这是误用。西汉时的司马迁,不知甯氏得姓于甯邑,只知甯寧二字可以相通,以至误延到民国。建国以后,公布简化字方案,字典书籍又将“甯”简化为“宁”。  

六、辞书异化甯姓:  

“甯姓”被误写成“寧姓”的过程,始于1956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发布,该“一异表”将“甯”作为异体字并入“宁”;《汉字简化方案》的实施,传承字“宁”又成为“寧”的简化字。自此,宁寧甯三字合一,并成为“宁”,从而甯、寧两姓,就被一个传承字“宁”所替代。这种混乱情况延续至今,《新华字典》、《辞海》都未收入“甯”字头,而认同“甯、寧”简化为“宁”。



1979年版《新华字典》上的错误观点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问世,对“宁nìng”字有所提示:“‘甯’是‘宁’的异体字。”《一异表》也加注:“停止使用的异体字中,有用作姓氏的,在报刊图书中可以保留原字。”因此可以说,“甯”作为姓仍作“甯”,与“宁(níng)”是不同的姓氏。但该词典并未收录“甯”字头,实际上仍是模棱两可,沿袭混乱。  

近些年来,国家主管部门意识到辞书的错误,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不但对“宁níng”增加姓氏义项,而且将“甯”列为正式字头,把读去声的“宁”姓移至“甯”下。教育部语文研究所网站也发文指出:“宁(寗)《一异表》字形有误,应作甯。宁甯为不同的姓,甯只读nìng。”  

七、呼吁恢复甯姓:  

中国大陆自50年代开始,从《一异表》到《新华字典》等辞书的应用,造成甯姓人的户口本、身份证等诸多证件,绝大部份改写为“宁”(据来自四川的甯文君反映,四川资中部份宗亲的身份证上仍保留“甯”字)。且大众普遍认为“甯”是“宁”的繁体字,而在转换为繁体时,又错误地自动转为“寧”。长期以来,“甯”字反被遗忘,乃至大众已不识此字。加之,这个古老的甯姓与满族改姓的寧氏,又都混同为一个“宁”姓,更加是非难辩,其混乱局面积重难返。  

甯氏与张王李等大姓不同,甯姓只有一个本源,源自姬姓,得氏于甯邑,故有“天下无二甯”之说。如果继续沿用“宁”的错误写法,不仅与满族寧氏混同,就甯氏族裔本身而言,也会“数典忘祖”,不识古字甯,不知自家姓。  

由于简化字造成的姓氏误写,不仅就此甯氏一姓,还有“萧”姓错为“肖”,“鍾”姓错为“钟”等等。为此,建议国家出台一份文件,说明“肖”能复为“萧”,“钟”能复为“鍾”,“宁”能复为“甯”(满族除外)。并提供权威“对照表”,下达有关证件业务部门,建立配套操作程序,可以自动有效转换,使之切实可行。  

随着新《百家姓》的出炉,政务机关若能为姓氏加注,将谬误正本清源,贯彻实施这一复姓举措,那将是对传统文化的功德,为政之一大善举也。


(甯志强 甯蔚华 )


阅读1467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