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滨,男,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
北京交通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教授,国际铁路信号工程师协会(1RSE)高级会员,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交通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铁道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北京交通大学学报》主编,《都市快轨交通》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主要从事高速列车列控系统,主体化和通用式机车信号和信号系统可靠性、安全性、故障诊断、容错设计、智能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究。参加和主持国家及铁道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数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参加和主持国家及铁道部、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数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求学育人,孜孜不倦,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好评。
1959 年 5 月出生于山西省稷山县。 1982 年 2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电信系铁道信号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7 年 4 月和 2005 年 4 月分别在北方交通大学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历任教研室党支部书记,校研究生部党总支副书记,外事处处长等职。 1991-1992 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伦敦 BRUNEL 大学电子电气工程系进修学习, 2002 年 10 月至 2003 年 2 月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 1997 年 12 月任北方交通大学副校长。 2004 年 10 月任北京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 2008 年 3 月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北京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社会兼职
国际铁路信号工程师协会 (IRSE) 高级会员,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 (IEEE) 会员,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高级会员,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交通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铁道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欧美同学会会员,中国《铁道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高速列车列控系统,智能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CBTC)、轨道交通系统、系统容错设计、故障诊断、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智能交通、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CBTC)、轨道交通系统、系统容错设计、故障诊断、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研究。
科研项目
“七五”铁道部重点科研项目“微机通用式机车信号”1992年获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数字化通用机车信号”研究成果将数字处理技术应用于铁路行车控制系统中,1994年通过部级鉴定,在全国铁路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1996年铁道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八五”攻关科研项目“列车超速防护系统”成果已应用于京九铁路;
铁道部“微机应用在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标准研究”;
铁道部“京沪铁路应用移动自动闭塞可行性研究”;
铁道部“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研究”;
国家“十五”攻关项目“高速磁悬浮运行列控系统”研究;
北京市“基于通信的CBTC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863“十五”攻关项目系统集成子课题;
宁滨: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
大学作为文明薪火的传承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地,必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四重要讲话,对广大青年乃至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学作为文明薪火的传承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和人才资源的聚集地,必须积极响应时代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大学是青年学生价值观逐渐稳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十分重要。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的教学主渠道、育人主阵地作用,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深、讲透、讲实,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要依托自身学术优势和平台资源,加强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和学理解读,为课堂教学提供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支撑。要重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用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生不断增强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努力做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关键在社会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学生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必须于实处用力,紧密联系实际,坚持在知行统一上下功夫。注重实践教育,拓展校外实践基地,强化教育实习实训,坚持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深刻感知、生动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模范学习、爱心公益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关爱他人、奉献社会、提升自我,自觉倡导引领良好道德风尚,使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青年学生的基本遵循。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与人交往中诚信友善,在生产劳动中勤奋尽责,在生活实际、社会实践中把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培养,切入点在校园文化建设。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大学给予的文化认知,甚至能比所学知识、技能更深地烙在学生心中,成为灵魂深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应该坚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多渠道、立体化、全方位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通过举办校内培训和辅导讲座、开展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组织专题研讨学习,广泛进行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实践、模范贯彻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风尚,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涵,打造一批体现“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特色活动和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感染熏陶作用。通过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园网络、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扎实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网络,广泛传播正能量,营造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热烈氛围和浓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