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互访互学”第一期——拜访世界顶级陶瓷艺术大师:宁勤征

2017-11-24
来源:世界宁商网


宁勤征


名家简介

宁勤征,男,1957年生于江西景德镇,1976年——1980年在景德镇曙光瓷厂工作,1980年7月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198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设计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党委副书记。景德镇陶瓷馆副馆长,历年来, 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西省突出贡献人才等表彰。

宁勤征作品有一百多件发表在《景德镇陶瓷》、《江西画报》、《收藏指南》、《紫玉金砂》(台湾),《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作品集》、《景德镇陶瓷精品鉴赏》、《第四次亚洲工艺美术作品集》(日本)、《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作品集》等专业刊物、画册上。并且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了《宁勤征陶瓷艺术专集》一部。其中艺术历程和成就分别载入《瓷的传人》、《陶瓷艺术文化审美》、《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家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多部书典。

  梦想开始扬帆启航

       1957年8月,宁勤征出身在景德镇一个中学教师家庭。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母亲是一位雕塑复制女工。宁勤征和哥哥受家庭文化氛围的影响,自小就对美术绘画有着很高的天赋。长大后的宁勤征1975年回城工作,在景德镇曙光陶瓷厂担任原料车间的榨泥工。工作之余,他留心学习厂里老艺人制作陶瓷的各种工艺,在车间工作的那段日子,师傅发现宁勤征的字写得很漂亮,画也画得不错,于是鼓励他去考陶瓷学院。


  经过几次高考失败的挫折,宁勤征越战越勇。到1980年的夏天,他终于凭着自己的真本领进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成了美术设计专业的一名大学生。当他戴上白底红字的校徽时,一汪热泪就涌上了眼眶。4年了,1500多个艰辛终于有了今天的成功,这枚校徽就像一面旗帜,一面他高举着攻上城墙插在城楼上象征胜利的旗帜。


  大学时代,他常常一人漫步在草地上、小河边思考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成败,思考着继承、借鉴、创新与发展等不可回避的问题。那时,他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景德镇陶瓷艺术馆。他后来在《我的追求》中这样写道:“面对着这座集千百年景德镇陶瓷艺术于一室的无数瑰宝,我梦想着自己在不远的将来也能在这陶瓷艺术的园地里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在那些古人、现代名师的作品里吸取营养,认真研究和琢磨前人在材质、造型、构思、手法上的异同,以及各个时期的审美情趣,为自己今后的研究和创作寻求方向


      1984年,宁勤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幸运地被分配到景德镇陶瓷馆现代陶瓷艺术室工作。这在瓷都人的眼睛里无疑是进了艺术的盛殿。宁勤征深知这种幸运来之不易,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创作中去。他夜以继日地研究着、工作着。“无数个不眠之夜,以白馍、面包充饥,以泥坯、颜料和画笔为伴,在无数次的失败面前,以更为顽强的毅力去攀登这科学与艺术结合更为完美的峰峦。”(《我的追求》)


  师法前人,旁采博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工作期间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各时期陶瓷艺术大师们的作品造型,材质,绘画技巧,使宁勤征深受启迪,逐步在实践的体验中找到了与泥土、窑火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语言,理绪出了清晰而明朗的创作思路,开始从艺术的迷榖中跨入了理性的发展通衢,创制出釉下青花刷画,高温亚光颜色釉装饰,高温彩瓷等新品种,独树一帜,让人耳目一新。



  独到的创新——刷花艺术


       1987年的一天,宁勤征去某陶瓷厂办事。经过彩绘车间时,偶然发现了民间常用的一种刷花技法。只见几个年轻的刷花女工在用小刷子往已套好图案的瓷胎上刷颜料。离女工不远处,烧炉工正在堆码已烧制好的产品。只见那些成品画面上由于没有任何线条,完全靠色块堆砌而成,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看上去花繁叶茂,十分生动。这一发现给了宁勤征灵感,一种艺术的顿悟在瞬间产生。他要对这种传统的工艺进行创新,赋以现代的内涵,展以现代的风采。

  

  经过几十个日以继夜的反复实验,宁勤征终于创造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陶瓷刷花山水艺术。在这种艺术中,他巧妙地将现代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木刻等技法特色综合运用于刷花艺术之中,采用了“以刷代笔,笔为补充”的特殊技法,使作品充满个性,形式更生动,内涵更丰富,在写实中蕴涵着朦胧美,在写意中透着淳朴感。他以这种艺术技法创作的题名为《冬》的刷花瓷板,就充分展现了其艺术风格和魅力。 只见画面上皑皑白雪,宁静的山村小屋,被雪覆盖的高高的林木,破冰而下的小河蜿蜒而过。整个画面透出宁静、祥和、恬淡、生动美感,寓意着“春天已经不远了”。

  

  就是这个《冬》,在随后不久举办的景德镇首届青年陶瓷美术作品“青春杯”大奖赛中引起震动,并一举夺得包括两个一等奖在内的七项奖牌和陈设瓷设计单项拔尖青春杯奖。在全市201名参赛者中,名列前茅。对此,专家权威评价道:“采用传统刷花手法,进行现代装饰艺术的创作,整幅作品由于均用大面积刷花色块组合而成,色彩强烈,意境深远,为传统刷花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


  以《冬》为代表,标志着年轻的宁勤征在古老的瓷都景德镇初露锋芒。 但是,创的道路并不平坦。采用刷花手法的成功,并不代表着宁勤征艺术追求的终结,而仅仅是开始。1989年秋这个原本收获的季节,宁勤征的刷花艺术在景德镇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大赛中,只得了几个三等奖,几乎全军覆没。 宁勤征郁闷地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面壁三思。他深深地明白创新是艺术的灵魂,需要不懈地追求和探索于是迅速调整心态继续在创新的路上扬帆远航。


  十年磨一剑,后来的1998年,他在刷花技术上再次迈出更加独创性的一步——发明了釉下青花刷花,使山水、花鸟的创新有了史无前例的突破。釉下青花《荷塘月色》瓷板画,就是其代表作。作品无论在工艺技法、表现手段、审美品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都填补了景德镇传统青花艺术领域一项空白。这件作品首次参加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大奖赛,就获得来自全国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一举夺得金奖。



青花刷花作品


  创新——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


  宁勤征开始了新的征程。在继承、创新的路上苦下功夫。他经常久久地蹲在坯房里对着各类瓷片沉思。“有时就连路边发现的许多小小的瓷片和瓷块,都想从中找到启迪心扉的灵感。”在那段日子里,他先后研究、应用了关公绿、桃红、棕红等一批既廉价又普通的颜色釉料用于釉上、釉中彩绘装饰。以往,这些颜色釉都是用来装饰单色瓶体和瓷雕的,用于陶瓷彩绘装饰的则很少。宁勤征的这一创新将普通的颜色釉料上升了一个档次,为陶瓷材质的运用和新的装饰技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创作《春华秋实》瓶上装饰了青花和棕红釉料。只见一片片肥硕的葡萄叶青翠欲滴,叶上经脉清晰可见,叶面色料浓淡相间,过渡自然,富有层次。那一颗颗葡萄粒晶莹剔透,引人垂涎。在研究这种釉上和釉下装饰差异时,他发现釉上装饰的表现力要丰富一些。釉上彩绘如在纸上作画,容易操作,其易出水墨渲染的效果,层次感、肌理质感都很丰富。有位专家对此评价道:“把普通颜色釉料运用到陈设艺术装饰瓷上,是对景德镇的一大贡献。”


  接着,宁勤征又成功地试制出高温釉上青花装饰瓷片。试制成功后不久,有一批来自日本的客人在中国近代美术馆馆长的陪同下,到景德镇选购20件名作珍品。在琳琅满目的展览厅里,日本客人一眼就看中了两只造型独特的瓷瓶,一只是俊秀挺拔的风景鹿纹小口梅瓶,另一只是浑圆厚重的奔马直口瓶。前一只瓶上在林立的白杨下憨态可掬小鹿给人以清新、恬淡、纯美的艺术感受。后一只瓶上作者看似随手画出的三匹四蹄生风的奔马使人有如临现场的感觉。这两只瓶的基调都是由青花釉料渲染而成,画面上流金溢绿,那组成白杨的花釉亮得耀眼,由窑绿绘出的草地绿得使人满目生春。日本客人当即就买下了标明作者为“宁勤征”的这两件作品。宁勤征再次以自己的实力在景德镇陶瓷美术界引起轰动。

  

  正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刚如先生评价道:“宁勤征把普通颜色釉,艺术的运用到陶瓷艺术作品装饰创新之中,是对景德镇的一大贡献。”

  进入21世纪,永不满足的宁勤征又开始了对在1330多度高温还原焰气氛下烧成中华红颜色釉的研究,经过长达五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2006年,宁勤征经过多年的努力,对高温中华红颜色釉的研制终于获得成功。他创作的高温中华红颜色釉《映日梅花香更浓》、《独立春风第一香》、荷花《映日荷花香满塘》、山水《秋色如歌》等作品,红得饱满纯正,光亮如镜、鲜艳大气、灿若骄阳、令人迷醉,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高温颜色釉釉上彩瓷作品

高温皇家黄颜色釉彩堆画秋景作品

高温中华红颜色釉彩堆画梅花作品

高温中华红颜色釉堆画风景作品

        创新——亚光颜色釉综合装饰


       1998年宁勤征研制成功亚光颜色釉、高温白釉和窑变兰花釉等新釉料。“亚光颜色釉装饰”虽然也属颜色釉装饰范畴,但却完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颜色釉装饰,它的质地温文尔雅但主体画面鲜明突出、色彩丰富、极富时代特色和艺术个性。代表品种有白亚光、黄亚光、兰亚光、淡绿亚光等等。在亚光颜色釉进行装饰的内容可涵盖各种体裁,可表现中国画的笔墨、水彩画的意韵、油画的色彩,使传统颜色釉装饰领域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空间。

       199910月,他创作的《清极不知寒》亚光颜色釉梅花瓶采用形似珍珠般的器型,以黄亚光釉为底色,以兰花釉装饰梅的枝干,以白釉堆画梅花,经高温窑变后,肌理奇幻的枝干和洁白无暇、晶莹丰润的梅花在宛如珍珠般的瓷瓶上得到再现,表现了梅花凌寒傲雪、坚贞不屈的个性品质。美国亚洲艺术助理马琳对此评价说:“这件作品既富有民族传统艺术的内涵,又具有现代风格特色,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该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并被国务院新闻办和文化部选送参加“2000年中华文化美国行(走近中国)大型文化展览”在纽约展出,央视《东方时空》进行了报道。2000年10月,他的新作“亚光颜色釉(香雪)珍珠瓶”在杭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右一:宁勤征

  2014年杭州首届中国国际传统工艺技术研讨会暨博览会名人名品展上,宁勤征讲到陶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以及如何让当代青年人在发扬中华传统工艺的同时,以创新的思维,运用高科技技术重新让人们认识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高温亚光颜色釉堆画作品

高温亚光颜色釉堆画雪景作品


  宁勤征创作的亚光颜色釉《山村瑞雪》作品,打破了景德镇历史上只有用传统粉彩才能表现好雪景瓷画的单一局面。作者把各种色釉,不同工艺的绘制技法融为一体,相互映衬,相互烘托。在艺术的表现上,背景采用淡兰色亚光釉,主体采用有光泽的鲜艳的釉色,主次分明,再加上兼工带写的绘制以及刻、填、涂、刮多种技法的交替运用,整个作品不仅格调高雅、立体感强,而且具有民族性、时代感、工艺美。

高温釉上青花釉里红作品


  高温中华红颜色釉、皇家颜色釉、亚光颜色釉等系列作品,是宁勤征历经二十多年的研究、探索、自主创新开发出来的。其作品不仅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时代风釆,而且也突出展现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审美品格和气质。它们是以绘、刻、堆、填、涂等多种工艺技法相结合,运用多种高温颜色釉有机搭配,综合在每件作品整体当中,再通过1330多度的高温还原焰烧制而成。

  创新——系绳瓷艺

       1999年,宁勤征苦心探索,更新观念,成功地突破了传统艺术陶瓷造型固有的设计理念,创新、创作出一系列现代系绳瓷艺造型,并运用坯体釉上彩青花釉里红颜色釉装饰的绘制手法,使作品形成了独具艺术个性、民族特色和时代风采的新的陶瓷艺术种类,作品一进入市场,就以新颖奇特的艺术冲击力使人眼睛一亮,在景德镇引发了一阵现代瓷艺创新跟风模仿的旋风,搅动起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新求变的新潮,迎来了祖国陶瓷艺术繁荣发展更加明媚的春天。



  宁勤征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创作设计有着较深的研究和贡献,他在民间青花、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亚光颜色釉综合装饰、釉上刷花、青花刷花、现代瓷艺造型设计有独到的建树从1985年至今,宁勤征已有近60件作品分别在“亚洲工艺美术作品展”、“日本恩巴精选景德镇艺术陶瓷作品展”以及全国、省、市级展评会上入选或奖。其传略及作品分别入选《景德镇陶瓷》、《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集》、《中国专家大辞典》等画册、典籍。最近,《宁勤征陶瓷艺术画册》已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2014年2月17日,是个春回大地的日子,宁勤征和来自全国的“清华大学全国艺术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研班”导师们在清华大学参加《全国艺术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研班》开学典礼,这天对宁勤征来说是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宁勤征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理论与工艺美术创作高研班基地”聘请的导师

  宁勤征,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在艺术的翰海里,宁静致远,勤奋远征。


  相关阅读,凤凰江西关于宁勤征的采访报道: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独创多种制瓷技法创新当代瓷艺


  一种产业支撑了一座城市,一种文化传承了百代千秋。如是,有人问:景德镇瓷器,它精妙在何处?又为何会如此?这样一个重大得如同课题的话题,即便是长年浸润于其中的专家学者,只怕也不能三言两语说清楚。那么,今天做客《聚焦景瓷对话名家》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老师将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分享呢?让我们共同聆听。


  主持人:您的艺术履历极富传奇色彩,这么多的传奇履历当中,您认为哪些阶段造就了现在的您,有哪些具体的故事跟我们分享吗?

  宁勤征:“从1984年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以后,我就怀揣着一个梦想。我是学陶瓷艺术设计的,而景德镇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之都,因此,我从大学毕业出来以后,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对千年瓷都有贡献的人。1984年我分到了景德镇陶瓷馆,它是一个陶瓷艺术的殿堂,在这里,只要每天用一定时间去阅览陈列的展品一遍,就能在这座艺术的宝库中找到尚未开垦的荒原。为了找到这些尚未开垦的荒原,我就开始从实践当中去学习工艺,向老师傅们学习创作经验,为从事创作在技术方面打下深厚的根基。经过一两年奋斗,在边打基础的过程中,我也在寻找到自己创新的源泉。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我发现了景德镇传统青花艺术中还有很多没有发掘出来的资源。因此,我就开始研究传统青花和民间青花。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景德镇传统青花艺术在烧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料刺、料斑、朦花以及在坯体上绘画的难度和表现力有限的羁绊,我就开始从青花工艺的角度,如何去发现一种新的技法来突破传统,并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创新的亮点。经过反复研究探索,1987年开始我就把青花在坯上作画如何转移到高温坯体釉上绘制青花。

  经过两年在工厂和私人作坊里艰苦实践,我成功的发明了坯体釉上彩绘(俗称釉中彩),把传统在坯上绘制青花改变为在吹好釉后绘制青花,这就从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变革上为我们景德镇传统青花飞速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也使许多普通高温颜色釉的广泛应用在艺术创作中起到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因为这个技术的发明,解决了我们在坯上画青花的这个难点,它可以让我们所有陶瓷艺术家和没有画过陶瓷的画家,就像在宣纸上一样用青花料、黑料,以及颜色釉随意的在吹好釉的坯上进行艺术的表现。又经过很多年的努力,我这项技术到1990年已非常成熟。经过在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原名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学校)创作实践的几年里,很多艺术家看到我这个技术在创作方面非常有亮点,所以大家广泛学习、借鉴、传播。有些做白胎的老板,开始做彩瓷(俗称釉中彩),因它在工艺生产和绘画方面简便易学,烧成后艺术效果易于掌控,能给生产者和艺术家带来很大的经济利益和较好的艺术效果。虽然这项技术是我自己发明的,没有获得专利和实际的经济利益,但它也给我自己后来的艺术创作带来了很多的启发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期间,我又在传统新彩刷花艺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釉下青花刷花艺术新品种。1995年以后我又继续发明了釉上高温颜色釉彩堆画新工艺,创作出了亚光颜色釉山水,(春、夏、秋、冬)系列风景作品,就是因为这项技术最大的优点,它解决前人在创作方面很多难点,比如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历史上都是单一的作为一种釉色在坯上使用,包括花釉、钧红釉乌金釉、纹片釉等各种各样的颜色釉。但是我这项技术发明可以使很多普通的颜色釉作为绘画的颜料去使用。因为在釉上使用颜色釉经过高温的烧制,它可以保持颜色釉的原色不变,而在釉下坯上使用这些颜色釉作画,只要覆盖一层透明白釉,所有的颜色都不会保持原色,所以,这项技术的发明也给我自己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创新灵感。包括我后来陆续发明的中华红颜色釉和七彩颜色釉梅花、荷花、牡丹等一系列品种,都是原至于坯体釉上青花工艺技术发明成果的启迪。因此,说成果容易说故事艰辛。当时,为了探索出这些成果,我有时候为了制好一个样片,就骑着自行车要跑许许多多窑坊,如果窑火没有达到要求或者说温度高了,你所研究的成果都将付诸东流,所以驾驭好窑火,才是成就我们进行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础。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各种颜色釉的广泛运用,我们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的表现就更加丰富多彩。不像釉上彩、新彩、粉彩、古彩等等,它们是在瓷胎上进行彩绘,再经过800°的烧制而成。像我这种用高温颜色釉彩绘烧出来的作品,就不受环境的影响,不受空气的影响,不受氧化的影响。不管经过多少年,它的画面都是始终如一,这就是高温釉上颜色釉彩绘的一个最大的特点。而且它绘制的画面非常亮丽、透明,与新彩、粉彩都不一样。视觉上有陶瓷釉色的美感,摸上去有触觉的质感,还有一种陶瓷质地的神奇的窑变感,这也是我30多年走过的陶瓷艺术艰辛的旅程和得到的收获。我自己创作的许多作品在中国的几大博物馆都有收藏,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都是作为国家珍品精选收入。我觉得在这么多年的探索中,我的作品能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代表,成为中华民族最绚丽的一个个瑰宝被国家珍藏,我觉得很骄傲和自豪。


  主持人:陶艺是一个多元化的艺术,它具备装饰之美、艺术之美、工艺之美等等,您觉得您的作品在追寻什么?为此您您付出了哪些努力?

  宁勤征:过去高档的陶瓷都是提供给皇家和王侯将相来使用和欣赏。今天陶瓷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庭,当代的陶瓷艺术不仅仅是艺术家自己欣赏,更重要的是让社会各界的人去欣赏。它之所以能体现出陶瓷的艺术价值,实际上是体现时代的民族性和作者的个性。不管用哪种方式去表现时代的民族性以及自己的个性,我的根基就是在继承、传承、发展、创新。比如说,把古代的、今天的、横向的、纵向的乃至未来的都要连成一条线,从这几个方面把握住,并从中找到适合自己创新和创造的一个方向,如果没有这种方向,一直在继承、传承,那很难找出创新的源头。就像我在十多年间断断续续的研究青花刷花艺术一样,到今天如何找到它发展的空间和未来,我想,我还要研究许许多多不同工艺和材质、色彩的刷花荷花、牡丹、山水、人物,把这些技术通过自己的实践传授给我的学生们,让我发明的成果不断的后继有人,得到传承和发展。

  主持人:您除了艺术创之外,还关注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并常以学者的视角把脉当代景德镇陶艺,您觉得,当前景德镇陶艺要向前推进,这座城市的陶艺人,应该做什么?

  宁勤征:在当代,年轻人也好,包括我们这些已经有一定成就的人,如何继续将景德镇陶瓷艺术发扬光大,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人们的审美欣赏变化,也就是市场变化。怎么样和生活密切联系,因为市场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人们的需求和审美变化而不断地改变。如何汲取景德镇陶瓷艺术和其它优秀艺术的营养来充实自己,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年轻人首先要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第二,拿来主义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囫囵吞枣。比如很多艺术家把日本的美国的东西学来,标榜是自己的,这种拿来主义的态度不可取的。如何取其精华再结合当代人们审美不断变化的要求,同时再根据景德镇当代陶瓷发展的情况走出自己的路,这才是未来我们景德镇发展的方向。包括很多艺术品如何结合现代人们的需要,如生活用瓷,家庭装饰用瓷。如何提高作品本身的附加值我觉得很重要。把传统审美与当代艺术欣赏相结合,这是景德镇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同时,在吸取外来优秀文化艺术的营养过程中,我们要更注重如何充分发挥景德镇陶瓷艺术资源的优势,充分消化吸收这些优秀艺术资源的营养,这是未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关键。如果说我们仅仅是盲目崇洋媚外,那景德镇就不是景德镇,我们要非常关切的重视我们景德镇1000多年的陶瓷文化完整的脉络,不让他们产生断层或者裂缝。只有在一代又一代人共同努力之下,才能把千年的陶瓷文化和技艺不断发扬光大。


阅读8398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