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卫国宁氏家族的兴衰(一)

2017-08-24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9-11


宁姓的来源主要有三:  

一支出自姬姓,为周朝卫康叔之后。据历史文献记载,商代有宁国,在今河南获嘉县境。周武王伐纣时,先扫清殷商都城外围,攻灭了宁国,勒兵于宁邑,更名曰修武。周成王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将其弟康叔移封到殷京畿之地建立卫国,以镇抚殷商遗民,宁邑成为卫国的属邑。春秋时期,卫武公把宁邑封给他的小儿子季亹作采邑,季亹的子孙以食邑为氏,形成宁姓。今获嘉县城关一带就是古宁邑所在地,也是姬姓宁氏的发祥地。  

一支出自嬴姓。据王应麟所撰《姓氏急救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氏。这是说,春秋时秦襄公的曾孙有功于国,死后谥曰,史称秦宁公。秦宁公的支庶子孙以祖父的谥号为氏,形成了嬴姓宁氏。据《史记》记载:秦宁公10岁即位为秦国之君,徙都平阳(陕西岐山县西),在位12年卒。  三是来源于少数民族。南北朝时期,我国西南蛮族中有宁氏。据张澍《姓氏寻源》记载:西南蛮豪帅有宁氏,陈之宁猛力,隋之宁长真是也。另外,清代满洲宁古塔氏、宁佳氏均改为宁姓;今蒙古族中也有宁姓。  宁姓的来源虽然较多,但在历史上,以春秋时期的卫国宁氏最为着名。该族仕卫九世为卿,地位显赫,因此后世谱家多称宁氏为卫康叔之后。当今宁氏也多尊卫康叔为远祖,以卫武公为始祖,以卫武公之子季亹为肇姓始祖。下面,本文对春秋时期卫国宁氏家族的兴衰作一介绍。  

据唐朝林宝撰《元和姓纂》记载:宁: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季亹,食采于宁。弟(疑为)顷叔,生跪。跪孙速。速生武子俞。俞生殖。殖生悼子喜。九世卿族。齐有宁戚,周有宁越。又,《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太叔文子之言:今宁子(宁喜)视君不如奕棋,……九世之卿族,一举而灭之,可哀也哉。由此可知,卫国宁氏自季亹至宁喜共传九代,而其族在《左传》中显名者只有六人,即:跪、速、俞、相、殖、喜。现依杜预《世族谱》及有关资料录其九代世系为:季亹——顷叔——文子跪——穆仲静——庄子速——武子俞——成子相——惠子殖——悼子喜。  

卫国宁氏的祖先卫武公,名和,是卫国第十一君,周宣王十六年即位,历幽王、平王共三朝,于周平王十三年去世,在位55年。卫武公在位期间,正处于西周和东周交替之时。西周末年,幽王无道,宠幸褒姒,废掉申王后及她所生的太子宜臼,申侯不满,就联合曾侯,引来犬戎一起攻周镐京,幽王不敌,狼狈出逃,在骊山被犬戎追上杀死。这场事变,史称犬戎之乱。幽王被杀后,申、鲁、许等国扶立原太子宜臼为君王,宜臼就是周平王。当时,西周镐京因遭战火摧毁而残破不堪,为避戎族攻击,平王决定迁都成周。公元前770年,郑武公、秦穆公、晋文侯、卫武公等辅佐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到洛阳,从此,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周东迁后王室衰微,号令难行于诸侯,列侯们兼并混战,各行其是,中国社会陷入长时期的动荡不安之中。卫武公因领兵保护平王东迁,成为春秋初期东方势力较强的诸侯之一。卫国宁氏的开基始祖季亹及其子顷叔的事迹,史书缺载,我们从卫武公卒年以及季亹之孙宁跪入朝为卿的时间来分析,季亹和顷叔大约是在卫庄公至卫宣公时期(公元前757~公元前699年)在朝中担任卿士。  

卫庄公是卫武公长子,名扬,公元前757~公元前735年在位。庄公死后,他的儿子桓公完继位。在桓公晚年,卫国开始发生内乱。先是桓公十三年(公元前722年),郑国郑庄公的同母弟叔段谋反失败,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卫侯收留他并为之派兵攻打郑国,夺取了郑地廪延,由此卫、郑结仇,两国之间战争不断。过了三年,桓公被其弟州吁所杀。起先,卫庄公夫人姜氏无子,收养了庶妃陈氏所生的儿子完,立为太子。后来,庄公偏爱宠妾所生之子州吁,不顾执政大臣石蜡的多次劝谏,任命州吁为领军之将。桓公即位后第二年将州吁免职,州吁出奔国外。    

卫宣公和他父亲庄公一样,也没能选好接班人,因此再次招致国家内乱。宣公是个好色之徒。他当上国君后,把其父年轻的庶妃夷姜纳为夫人,立夷姜所生的儿子汲为太子,让右公子职辅佐他。公子职为公子汲在齐国迎娶妻子,新娘还未入室,宣公见齐女美貌,就占为己妻,称宣姜。宣姜生下了公子寿和公子朔,宣公宠爱宣姜,又让左公子泄辅佐公子寿和公子朔。不久,夷姜忧郁自杀,宣姜想让自己所生的儿子继位,就和公子朔一起诬陷太子汲。宣公因夺娶太子之妻心中有鬼,早就打算废掉太子汲,于是令太子汲打着白旗出使齐国,又暗中收买盗贼,让他们在路途刺杀持白旗者。公子寿与太子汲友善,就把宣公的阴谋告诉太子汲,劝他逃走。太子汲不同意,说:违背父亲的命令而逃亡,那还算是儿子吗?公子寿见他宁肯死也不愿意逃,就设宴把他灌醉,自己打着太子的白旗驱车先行,在卫国边境上被盗贼杀死。不久太子汲赶上来,对盗贼说:你们要杀的人是我,与他无干!盗贼又将太子汲杀死。他们死后,宣公立公子朔为太子,左、右两公子因此都怨恨公子朔。卫宣公在位十九年(公元前699年)死去,公子朔继位,是为卫惠公。  

卫惠公时,季亹的孙子宁跪在朝中担任大夫之职。从此,卫国宁氏开始显迹于政治舞台。卫惠公四年(公元前696年),在朝辅政的左、右两公子为太子汲遇害之事驱逐惠公,惠公逃奔齐国,两公子便共立太子汲的同母弟黔牟为君,他们的这一行动得到国人和宁跪的支持。黔牟登位第八年(公元前689年)的冬季,齐襄公出头帮助卫惠公,带领鲁、宋、陈、蔡四国军队攻打卫国。次年春天,周天子的军队前来救卫。夏天,齐军攻入卫都,杀死了左、右二公子,黔牟逃到宗周避难,齐人送卫惠公回国复位。卫惠公回国后,把支持黔牟的宁跪放逐到秦国,宁氏家族遭到重创,从而消沉不显。此后过了20年,惠公病死,其子懿公赤继位,宁跪的孙子宁速重新入朝为卿,卫国宁氏家族才再度复起。  宁速即宁庄子,他出任大夫时,卫国因连续内乱而实力大减,卫懿公又是个昏君,致使卫国遭受了亡国之祸。宁庄子在国家危难之时,极力支撑残局,先后辅佐三位国君,为卫国的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卫懿公在位期间,散居我国北方山地的狄戎部族兴盛,他们乘中原诸侯长期混战之机,不断南下侵扰周朝北部各国,与之邻近的燕、邢、卫诸国都遭到狄人的威胁。这时,位于卫、鲁东北方的齐国崛起,齐桓公任用管仲、鲍叔牙等进行改革,国力日强,他打起尊王攘夷的旗号,出兵帮助燕国打败了山戎,还援救邢、卫两国,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犯,率先成为中原霸主。卫懿公八年(公元前661年),狄人攻击邢国,齐桓公率领宋、曹军队前去救援,当他们赶到时,邢人已被狄人击溃,于是齐桓公把邢国遗民接回中原,安置在今山东聊城西南一个名叫夷仪的地方。第二年冬天,狄人又来攻打卫国。后来,齐桓公让宋桓公在黄河边迎接卫国遗民,接他们渡过黄河。经事后统计,卫人活着逃过黄河的仅有730人,加上从卫国共地、滕地逃难而来的百姓,总共只有5000人。宋侯把他们暂时安置在曹邑(今滑县南白马故城),并派兵加以保护。  

原先,卫懿公继位时,由于他父亲卫惠公馋杀太子汲代立为国君,卫国的百姓和大臣都不服气,常欲败之。因此,卫懿公死后,卫人改立黔牟之弟昭伯顽的儿子申为君,是为卫戴公。卫戴公即位一年便死去,卫国人又立戴公的弟弟公子毁为君,是为卫文公。卫文公即位后,奋发图强,着手重建国家。他穿着粗布衣服,亲自领着百姓进行农业生产,又采取措施便利商贩,重视教化,奖励求学,向臣下传授为官之道,任用有能力的人,一年之内,就使国家的战车从30辆增加到300辆。此时,宁庄子作为先朝重臣,积极辅佐文公完成国家的复兴大业。  

卫成公即位那一年(公元前年634年),齐国因内乱而霸业中衰,楚、晋两国相继兴起,都想取代齐国的霸主地位卫成公即位后,立即着手开展外交睦邻活动,派遣宁庄子去向地与鲁僖公、莒兹丕公盟会,以重续三国去年在洮地结盟的关系。齐国不甘心失去中原盟主的地位,就发兵攻打鲁国西部边境,卫国因此出兵攻打齐国。此时,晋国的晋文公(重耳)通过整顿内部、扩充军队,国力强盛,正谋求向南方发展。宋国被楚国打败后被迫投顺,见到晋国强盛,立即背楚附晋。楚王得知宋国倒戈,当然不容,发兵攻宋,包围了宋国的都城。宋人一面拼死御敌,一面向晋国告急求救。


阅读2185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