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酒”与稷山宁氏的历史渊源

2017-07-17
来源:



   位于轩辕黄帝故里陕西黄陵的轩辕圣地酒业以主打传统文化牌名扬海内,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轩辕酒业的前身是黄陵县店头义顺合酿酒坊, 而这家酒坊的主人却是稷山西位村人氏。所以说, 轩辕酒源头在稷山一点也不为过。    

创业始祖宁协中: 从石匠到商号经理    

  清道光初期, 山西省稷山县西位村石匠宁协中为发家致富,背井离乡到陕西省连县店头镇( 今黄陵县店头镇) 做石匠活, 在那里赚了不少银子, 据传说还意外发现了几罐银元。从此之后,宁协中在店头街招兵买马, 首创“大顺兴”商号一所, 修石桥,成为宁氏二支家族第十一世创业王。“义顺合”号最后一任经理宁明庚之子宁海舟从父亲口中得知: 宁氏在店头街有山西会馆, 宁协中东家住地, 门前有宁协中“石头旗杆”为证。宁协中当时雇用当地民工酿酒, 到清道光中期, 其三子分股将“大顺兴”分为三家烧坊, 那时三家烧坊占去了店头镇大半条街( 老街石桥北300 多米, 称“宁半街”), 故有“店头宁半街”之称, 时在秦晋两省许多县享有盛誉, 至今流传甚广。    

据宁氏后裔保留至今的“龙章宠锡”诏书上文字记载:“奉天承运, 皇帝诏曰: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十四日诰命之宝, 宁其信儿子宁光先 为载扬祖泽尔宁协中捐职州同加二级, 宁光之祖父……兹以儿孙克襄王事赠尔为奉直大夫, 锡之诰命。曹氏宁光先之祖母, 捐职州同加二级,儿孙克襄王事驰封, 儿为宜人, 宁其信捐职州州同加二级, 宁光先之父, 兹子克襄王事封尔为奉直大夫锡之诰命。任氏宁光先之母, 尔任氏捐州同加二级, 兹以尔子克襄王事封尔为宜人。”以上事实说明发财是在宁协中这一辈开始的可信无疑。家谱有记载, 宁协中、宁其信、宁光先祖孙三代同为“奉直大夫”官衔。    

  宁协中开办的“大顺兴”烧坊, 当时雇用20 多名劳力, 都是当地人。该烧坊置有100 多亩耕地, 种植高粱、大麦、玉米等作酿酒原料, 原料不够再从当地粮店购买或收购当地农户生产的高粱。烧坊饲养着十几头骡子, 专门驮运装酒的篓子远销各地。    

创业二代宁其信: 三家烧坊半条街    

  清道光中期, 宁协中的三个儿子宁其信、宁其惠、宁其聪将“大顺兴”字号烧坊分为“大顺兴”、“顺兴正”、“顺兴德”( 后改为“义顺合”) 三家烧坊, 居然占去了店头镇大半条街, 各家烧坊都雇有100 多名劳力, 各饲养着三十多头骡子驮运销酒, 也都各建一个大酒库。酒库里摆放着100 多个大酒缸, 将烧出的酒盛在酒缸里贮藏。骡子驮酒篓时, 骡子背上配马鞍, 两边各挂着一只大酒篓, 每只酒篓装有一至二百斤酒。因那里交通不便,加之店头镇地处半山区, 主要靠骡马驮运酒品, 用酒品下脚料养猪, 实现良性循环。酒品远销晋、陕、甘、宁和内蒙古各地, 其酒香味美, 颇有名气, 销路很广, 受到用户欢迎和好评。    

  宁协中开办的“大顺兴”字号烧坊原酒名曰“店头酒”, 尔后更名“店头大曲”, 之后“义顺合”字号名为“店头拐角酒”, 现名“轩辕特曲”, 已有近200 年历史。“大顺兴”,“顺兴正”,“义顺合”三家烧坊, 在“中华民国”中期,“顺兴正”字号倒闭。据宁氏后裔“顺兴正”东家宁骏鸣墓碑载: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九月十九日, 陕西宣君县店头街( 今黄陵县店头镇)有祖立商号一所, 因族众心散无法经营, 君到号立为分析可证。“大顺兴”“义顺合”字号保留, 新中国成立后,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  

末代经理宁明庚: 改革求新创佳绩    

  民国二十六年后, 稷山西位村人宁明庚( 字子西) 任“义顺合”字号最后一任经理。他14 岁离开家乡到店头, 随他二爸先到“顺兴正”熬相公, 最后到“义顺合”先当副经理, 后当经理,1990年3 月( 阴历正月十四) 辞世, 享寿81 岁。他聪明能干, 大胆改革, 改青茬为细茬, 使酒量提高, 当时销售猪估斤,100 条猪估算下来上下不差5 公斤, 足可见其人之才。民国二十六年前,“义顺合”字号众股东开会, 公举宁平轩为股东组组长, 同时制定严格的号中规则九条, 当时, 宁完三占银股五厘整, 宁立斋占银股叁厘柒毛五系整, 宁德俊占银股壹厘捌毛柒系五忽整, 宁平轩占银股叁厘柒毛五系整, 宁鹤轩占银股壹厘捌毛柒分五忽整。店头镇宁平轩、宁完三东家旧居现完整保留至今。    

宁协中的三个儿子宁其信( 奉直大夫衔)、宁其惠( 字如兰,痒生)、宁其聪( 叙义正八品武生) 及孙子宁光先( 奉直大夫官衔)、宁光彩( 字芳齐, 千总衔)、宁高升( 原名光前, 武生千总衔)、宁高峰( 原名光远) 及重孙宁辉树( 州同)、宁攀龙、宁望龙、宁人龙、宁乘龙、曾重孙宁德堂( 生员)、宁肯堂( 监生)、宁遇和( 宁春轩, 清昭武都尉), 第六代重孙宁崇生( 生员)、宁崇庆( 从九)、宁崇礼、宁崇嵘、宁骏鸣( 字子烈), 第七代重孙宁世昌、宁世辰、宁世妙, 第八代重孙宁兼三、宁玉宗、小三门后裔( 宁其聪后代) 宁德峻、宁立斋、宁完三( 宁士全)、宁鹤轩( 字子成)、宁锦申等都在店头镇烧坊干过。新中国成立后, 宁迁三作为资方人员, 过渡到私营改造后的国营烧坊工作(“义顺合”字号烧坊), 直至“文革”被错以剥削阶级挨过批斗、尔后又被开除公职遣返原籍。1980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政策后才平反复职, 补发工资。后退休回乡养老, 于2005 年11 月病逝, 终年81 岁。    

  宁氏几代在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经营烧坊酿酒, 由于善经营, 会管理, 注重诚信, 选用上等高粱、大麦、玉米做原料, 严格技术把关, 酿出的酒品质量高, 保度数, 生意十分红火, 也为当时陕西省黄陵县店头镇许多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找到了挣钱门路, 就连家乡稷山县翟店镇各村也有不少人慕名投奔到店头烧坊打工, 至今西位村还有十多户人家在那里落户。    

世代经商200 年 人才辈出宅院辉煌    

  宁氏世世代代辛辛苦苦经营烧坊都发了财。远在清道光末期到咸丰初期, 宁氏后裔从黄陵县店头风光还乡, 在村东门里南头三条巷建数十座砖木结构的房院( 宁协中三子宁其聪当年盖北房——宁国创老院北房), 保留至今, 梁记板可证:“大清道光二十八年岁次戊申月在庚申初七日申时立柱上梁宅主叙义正八品、武生宁其聪偕子高开、高峰孙小龙合家创建, 吉祥如意, 谨志。”令外村刮目相看。今西位村东门里的三条宁家巷近百户人家都是宁氏的后裔。之后, 于咸丰十年前, 建起了“宁氏二支大宅”祠堂, 祠堂有房屋数十间, 院里柏树成荫, 进门有一棵白松, 高大雄伟, 实属罕见, 可惜已不存在。新中国成立后, 该祠堂充公改成“西位小学”, 与此同时, 在其祠堂门前建起花池( 即蓄水池, 咸丰十年建成), 花池上建有一座石桥。石桥全是用青石条所建。石桥两旁建石墙栏杆, 栏杆石柱上雕有各种飞禽走兽,瓜果草虫, 图案栩栩如生, 可惜“文革”浩劫期间, 被当做“四旧”全被砸毁, 后来西位大队又将花池卖给他人填池建了院基, 石桥遭到破坏, 给村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宁氏几代经营烧坊发财后, 十分重视对后代人的智力教育,因而人才辈出。远在清咸丰年间, 附贡生叙义翰林院待诏敕封文林郎宁从龙。光绪年间, 戊戌年进士宁遇顺, 中己卯科举人,宁遇康( 光绪己卯举人, 原任汾阳县儒学教谕升任辽州学正), 乙酉恩进士宁遇休, 出现了同胞三兄弟同登文榜。新中国成立前,抗日决死队队长宁友玉,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山西省立第六中学教务主任宁世铭


阅读1801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