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家规、正家风、传久远 中纪委网站首播扬州《何氏家训》

2017-06-27
来源:


   

                       《何氏家训》视频截图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首播《何氏家训》专题片,这是我省今年第一部在该网站播出的家规家训。全片以情景交融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叙述着这座有形大园子里一种无形的精神维系——《何氏家训》。

  晚清第一名园人才辈出

  《何氏家训》成精神维系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古街深巷中,掩藏着一座晚清名园——“寄啸山庄”,建园至今已有133年。

  园主何维键,字汝持,号芷舠,祖籍安徽望江,曾任湖北汉黄德道台兼江汉关监督,光绪九年辞官归隐于扬州。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何家五代人都居住在这里,故而扬州人习惯称它为“何园”。

  何园东南角有一进小小的独立院落,是何家的祠堂。游人每每驻足于此,屏息凝望,不仅被这个家族枝繁叶茂的谱系树所吸引,更感兴趣的是陈列于此的《何氏家训》十一则。

  《何氏家训》强调人不可以欺心,更不可欺天!尤其在第六则“处进退之规”里,弘扬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家国情怀与正直气节,告诫子弟“知出知处,知进知退”。

  在重视子女教育上,何家无疑做得非常成功,这个家族先后出过“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

  何氏后裔、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表示:“我们家族有一个传统,族中子弟们到了十三四岁,就会请一个博学的老先生给我们讲儒学,比如讲《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们从小就接受这些教育,引导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观念开放、重德求实

  凸显家族文化渊源道德理想

  《何氏家训》是明代浙江何伦创制的《何氏家训》十一则。它出现在安徽望江吉水何氏家谱中,也是扬州何园一脉何氏信奉的家训。《何氏家训》从孝敬亲长、隆师亲友、节义勤俭、读书写字、出处进退等十一个方面,详尽地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世、待人接物之道,不失为一部循循善诱的家庭教科书,凸显着一个传统家族的文化渊源、道德理想与生存智慧。

  “名园相传的其实是一种家文化,家是根、是记忆、是血脉,是一把挡风遮雨的伞……”原市文联主席刘俊认为,家规家训是一种文化意义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它对宣传扬州影响巨大。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原党委书记华干林说:“这虽然是一部400年前明初家训,但是它涵盖了儒家文化温柔敦厚积极进取的精神,历史感、生活感都非常强,就像一位老人谆谆叮咛,在与晚辈对话,治国为官、柴米油盐,事无巨细,现实感特别强,对今天仍有较大教育意义。”

  市文物局监察室主任韦艾佳则认为,那种作为文物的建筑本体外的无形的东西——“家规家训”,是家族兴旺绵延的依据。

  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明光说:“《何氏家训》涉及孝亲、尊师、节义勤俭、持敬读书、保守身家诸方面,共十一条,包括中国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贯穿儒家修身齐家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一个家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与其他诸多家规、家训相比,《何氏家训》观念开放、重德求实的特点非常明显。”

  家规常对日常行为作出具体的正面引导、反面禁止,希望借此促成良好行为的养成,真正发挥家规的作用。如第十一条“保守家身之规”就是八条禁令,是行为规范的底线,不可触犯,主要起告诫功能,具有防范意义。更积极的则是明示日常良好行为,让后人明晓进而遵行效仿。饮食、穿衣、勤俭持家等等落实到日常生活细节的行为规范,后人效仿不难,习惯成自然,易收实效。

  整理家风家规家训

  领导干部

  要注重家风建设

  市纪委常委赵志宏告诉记者,良好家风有助于干部加强自身修养、夯实道德根基、涵养清廉之风。家风正,则政风清、子孙兴。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立家规、正家风,真正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我市深入挖掘本市历史长河中的家风家规家训,加大力度整理了《何氏家训》,并在中纪委网站播出。另外,还将有重点有计划地挖掘整理《高邮王氏父子家训》、《阮元家训》等一批有影响的家规家训,整理出版《家风家规家训》一书。

  市纪委会同市文明办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的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深入挖掘古镇、古村落和古民居的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中的精华,讲好家风故事,传播治家格言,延续乡村传统道德,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与市妇联共同开展勤廉家庭主题活动,突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具体开展四项活动:写勤廉征文、议勤廉家风、说勤廉家事、绣勤廉美图,共同营造清正和谐的家庭环境,适时在展示馆展出主题活动中创作的勤廉美图。

  通讯员 纪轩 记者 姜涛


阅读53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