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文化育德方法探析

高凌云
2021-01-23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摘 要]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以豐富的家训文化形式熏染、榜样劝教、严慈相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丰富的育德方法教化家族成员,这些方法对我们今天依然有借鉴价值。传统家训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权威弱化以及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受冷落,是传统家训文化育德所遭遇的现代困境。为了应对这种困境,需要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家训文化学习氛围,树立榜样,发挥先进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关键词]传统家训文化;育德;方法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育德方法
  (一)以丰富的家训文化形式熏染
  传统家训文化形式极其丰富,有口头的,有文字的,也有建筑、饰物、祭祀用品等实物。多种形式的家训文化共同对中国人的家风传承发挥着作用。中国人有敬天地尊祖宗的传统,所以最早的家训文化形式就是口头形式以及实物形式。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有意识地将家训文化用文字记载下来以传承后世。其中常见的就是专著、专篇文章、家书、诗词歌赋、宗谱等等,发展出家训集、家规、家仪、家书集、家训诗等传承家风的载体。其中诗词歌赋易于朗读,便于记忆,比如陆游的《示儿》传递了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儿子的行为。
  (二)榜样劝教
  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传统家训文化中对榜样的作用极端重视,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记载:“劝一伯夷,而千万人立清风矣;劝一季札,而千万人立仁风矣;劝一柳下惠,而千万人立贞风矣;劝一史鱼,而千万人立直风矣。”[1](P114)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千千万万人就会效仿,社会风气便会好起来,这就是以榜样行“劝”教。司马光在《家范》中用二百多个榜样对每个道德规范做了说明,这些榜样中有广为人知的“卧冰求鲤”“举案齐眉”“夷齐让国”,也有不被大众熟知的道德楷模如“柳母口含黄连劝子苦读”“乐羊子拾金遗金”等。这些历史和现实中的榜样,激励并促人向上向善。现代人开展家风建设与传承的时候,也要注意树立好的榜样,发挥正面的引领作用。
  (三)严慈相济
  在教化家族成员的态度上,传统家训主张严慈相济,不能一味地严,因为“鞭朴之子,不从父之教”,也不能一味地慈,因为“慈母多败儿”“孝子不生慈父之家”,故而严和慈都要适度。司马光在《潜虚》里有论:“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2](P275)《颜氏家训》主张:“父母威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教矣。”“父子之严,不可以押;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押则怠慢生焉。”[1](P8)严而不慈会损害亲情,慈而不严会助长受教化的一方产生轻慢之心,长此以往其言行则会损害家族名声和利益,而适度的严和慈更有利于家风传承。凡事过犹不及,过了,效果就会打折扣。严慈相济的做法告诉我们,在家庭中不能一味批评否定,也不能一味纵容妥协,要保持一定的平衡与张力,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孔子门下弟子三千,性格、特点各异,孔子针对他们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人出生成长环境不同,性格、资质等都存在差异,因此也需要有不同的引导教化方式。现代家庭要做到因材施教并不容易,需要家长对子辈有充分的了解,并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家长需要多学习提升自己,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子辈。
  (五)循序渐进
  《礼记·内则》中就有记载了从幼子能吃饭到六、七、八、九岁等不同年龄需要学习不同的礼仪与知识,学习的内容也是随年龄增长而难度加深的,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作为一部经典,它对后世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后世的家训文化中也传承了这一思想。比如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就专门谈到了这一点,对于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饮食起居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历朝历代都延续了这一做法,可见前人深谙循序渐见之法,无论是知识的习得还是品性的培养都非一日之功,需要按照人的成长规律按次序展开。循序渐见的做法启示我们,对于子辈的引导教化不能心急,一口吃不成胖子,要按照人的成长规律渐次引导。
  此外,传统家训文化中还包含及早教导、以身作则、以制度和仪式熏陶、奖惩并举、环境濡染、读书以修身等育德方法,对家族成员有很好的教化效果。
  二、传统家训文化育德的现代困境
  (一)传统家训文化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
  传统家训文化在家国同构的时代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传统的宗法小农经济的农耕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是熟人交往;而现代社会的主要社会结构是匿名交往为主的城市社会,传统的家训文化传承渠道无法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通信设备不断完善和现代化,电话、电报、传真等通信手段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联络感情、传递信息极为方便、快捷。这样一来,传统家训中的家书便几无用武之地。
  (二)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权威弱化
  传统的家训文化能够在古代很好地传承,主要由于宗法社会中家族的家长具有绝对权威,家族成员无一例外要服从于家长的权威,这就保证了家训文化的传承。而现在我国城乡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不断核心化,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同时,家庭结构类型日益多元,包括各种形式的单亲家庭、同居家庭、独身家庭、丁克家庭、再婚家庭、空巢家庭、异地分居家庭等等;家庭关系的核心也逐渐从父子关系为核心转变为以夫妻关系为核心,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子辈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家庭关系日益平等。这样家庭结构的变迁导致家庭中的长者越来越丧失权威,同时长者自身德性魅力丧失,加上很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自身做不到以身作则,成为子辈的榜样,从而丧失了德性魅力的权威。这就使家风传承丧失权威,其作用和效能就必然减弱。
  (三)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受冷落
  传统家训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思想在当代社会遭遇冷落。传统家训文化强调修身养性,然而现代家庭对于子辈的教育过分重智轻德,重利轻德倾向较为明显,片面追求“名次”“名校”,追求功利,诸如诚信、守序、淡泊名利等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被视为没出息、懦弱,甚至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子辈占便宜,反映在社会上,一些人谋取私利,一些企业偷税漏税、制假售假,这些现象都反映了传统家训文化中的优秀思想遭遇冷落,被忽视或遗忘。
  三、传统家训文化育德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的家训文化学习氛围
  一方面,政府统筹,加强对传统家训文化文本、实物的研究,做好传统家训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并印制经过创新转化的新时代家训文本,依托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委分发到每个家庭,以指导家庭对于家风的建设和传承。另一方面,依托城市社区和农村村委创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学习传统家训文化的经典,向不同年龄阶段的父母提供教育、咨询服务。特别是在农村,由于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较多,要重点帮扶贫困留守儿童家庭,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引导留守儿童家庭成员之间正确有效沟通,为新时代家风建设夯实基础。
  (二)树立榜样,发挥先进典型人物的榜样和示范作用
  政府、城市社区、农村村组、企事业单位、家庭,都要重视榜样引领作用,一方面以本家族及中华民族传统精英人物的事迹引导后世子孙继承传统,要细化家训文化的践行标准,另一方面树立新时代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先进典型,并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奖励,以点带面引领新时代的家风、党风、社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箫.颜氏家训袁氏世范通鉴[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2]司马光.潜虚[A].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03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阅读663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