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正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阶段转向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面对成就和质疑,促进高质量合作已是未来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带一路”倡议给各方带去满满的合作机遇,沿线国家获得的实惠不胜枚举。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此前晒出“成绩单”,就是6年来各方努力的最佳注脚: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肯尼亚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
迄今,已有15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投出了支持票和信任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邱小琪对记者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合作的重要倡议,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积极的欢迎。因为它不光对中国发展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世界各国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是中国给国际社会提供的一个最重要的“公共产品”。
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贷款余额约2500亿美元。然而,部分声音就此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加重了沿线国家的债务压力。
王毅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直言,“一带一路”不是什么“债务陷阱”,而是惠民的“馅饼”;不是什么“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共同发展的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也认为,那些质疑观点“罔顾事实,根本站不住脚”。有些国家债务上升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只有需要钱的,才愿意借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驻欧盟使团前团长杨燕怡对记者表示,所谓的债务问题,应一分为三看待。首先,“一带一路”项目给相关国家带来的是有效投资、有价值的资产,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其次,诸如基建等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效益并非立竿见影而是长效。最后,中国始终重视加强债务管理,有严格的贷款审核,没有一个企业愿意做赔本买卖。
“炒作所谓债务问题,实际上跟‘一带一路’没有必然联系,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水平高企,究竟是何种原因,质疑者应该是心知肚明的。炒作制造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完全是为了挑拨离间,是要干扰‘一带一路’。”杨燕怡强调。
在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
杨燕怡认为,“一带一路”建设要提质增效,更加注重其内涵而不是外延,更注重质量而不是速度,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此外,还应考虑“一带一路”的软实力建设和管理能力的提升。
邱小琪则建议,要加强中国与参与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并在民心沟通上着力做好落实。国际合作需要好的民意基础,要让参与国民众了解中国的理念和倡议内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指出,应以促进当地就业机会、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当地科学技术提升等内容为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推广方式让当地企业及民众全面了解、感受“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收益。
在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建设保障体系方面,如何保护中资企业在外合法权益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郑跃文对记者指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比重越来越大,国家不仅要出台外商投资法,还应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等相关合作有相应的法律保护,制定对外投资法。
今年4月下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或将在促进各方推动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上给出新的“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