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都甯邑 甯氏老家 (甯氏文化园宣传一)

甯静
2023-03-31
来源:甯氏网(甯氏企业家联谊中心)

古甯邑甯氏文化园宣传系列(一)


神都甯邑   甯氏老家

(仁礼)


古代中国的称呼有许多,比如九州、神州、中土、中华、大秦、赤县、中原等等。但我们最熟悉的当属九州、神州和赤县三个。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是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的诗句,用来表达解放了的新中国,人民群众焕发出的革命热情以及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出自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诗句,全诗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现实以及旧时代结束和新纪元开始、是赞美新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史诗

毛泽东的手迹.jpg

毛泽东诗词手迹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孙中山《挽刘道一》

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        ——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

赤县空无主,苍生欲问天。        ——杨炯《奉和上元酺宴应诏》

岑寂东园可散愁,胶胶扰扰梦神州。——苏轼《东园 此诗当为黄庭坚作》

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甯调元《感怀》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李大钊《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

历史上,这些带“神州”“赤县”“九州”的诗句比比皆是。

对于九州,大家最熟悉,因为禹将全国划为九块,分别叫做: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凉州、雍州。以后历朝虽略有变动,但都大致保留了这样的格局。所以,古代很长时间中国称为“九州”。

然而,这耳熟能详的“神州”和“赤县”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曰:从“古甯邑(现在的获嘉)、甯氏祖根地”来。


3000年前的甯邑城,最早的黄河故道穿境而过,北到朝歌、南到孟津渡。形成了太行山前唯一南北大通道。直到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决口后全面筑堤,才结束了黄河河道随意移摆的局面,明天顺六年(1462年)黄河从获嘉境内南迁至原武县境。

在这个故道上,分布着郇封遗址、宣阳驿遗址、齐州故城遗址、东张巨遗址、同盟山遗址。而位于黄河北岸的甯邑城成为了这条大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文明的摇篮。

2800年前,华夏甯氏,就在这块土地上受姓。武公少子季亹,俸禄采邑在甯,以邑为氏,后人奉季亹为甯姓始祖、康叔,周武王为甯氏远祖。其后代跪、穆、速、俞、相、殖、喜等,世袭封爵,为卫国上卿、大夫、相国。历史上有“九世卿族”之称。


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姓氏,甯氏一族雄才辈出,英名远播。卫国甯氏家族的主要成员中,尤以甯俞和甯戚最为突出。甯俞,贤明忠勤、机智勇敢,不避艰险,为卫国排忧,能委曲以求复卫成公之位。孔子称之为“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甯戚,怀才不遇,隐于商贾,贩牛至齐国,扣角而歌,被管仲发现,荐以齐桓公,遂拜为齐国上卿,任为主管农业的“大司田”,与管仲同参国政,屡建勋业,后来还进一步继管仲为齐相,千古垂名。


史庄镇.png


甯氏始祖地的史庄镇


往事越千年,一梦伴我行。

回望这块神奇的土地,风云变幻、各领风骚,吸引了无数名人志士的青睐。

498~前484年之间,孔子在境域活动约十年之久。可以说,孔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大部分文稿都是在这里完成。孔子的学生子夏,在时称晋国南阳的南阳城出生。太康年间,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定居县南亢村镇东刘固堤村,是域内名吃饸饹条的创始人。历史上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哲学家韩愈就出生在境域宣阳驿村,村中有“韩愈故里”碑。晚唐著名爱情诗人李商隐,因其父李嗣时任获嘉县令,于812年生于获嘉县城等等

t010110a07fce94e1bc.jpg

        然而,最引人人注目的还是3000年前的那场牧野大战。

牧野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商朝末年,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困苦之中,因不忍百姓受苦,甯氏远祖周武王对商纣王发动了牧野之战。甯氏远祖武王伐纣“勒兵于甯”的古迹——同盟山,在获嘉县城东北二公里处,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开启周朝800年统治基业,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自此,延续了千余年的奴隶制度在根本上被消灭了,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在此之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特点都基本稳定下来,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爆发力、持久力都开始逐一彰显,新制度、新文化、新思想为中华民族血脉的延续,输入了新鲜血液,而这一血液的基因就来自牧野之战。

f9e8cf44caea4d2fb7d24fd2c2c66985.jpeg

牧野大战结束之后,因战争之惨烈,牺牲了诸多将士,姜子牙为了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特在此地定位封神,由此产生了中国较早的以人封神的文化,所以有人说,获嘉就是封神文化的较早策源地,是中国真正的“百神之乡”。对那些牺牲将士的遗体垒冢祭祀,在埋葬的时候,要求所有的士兵向墓穴添三捧土,渐渐就形成了个像小山丘一样的土堆,也就是现在坟墓的由来。获嘉县七十二冢也就是从那时形成的。

华夏文明在周朝得以兴起和发展,同盟山为华夏文明垒起了第一块基石!它是周王朝的祖脉所在,也是华夏文明的源头所系!不仅见证了华夏历史上两个王朝的潮起潮落,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在此创立的同盟文化、封神文化,直接影响了中国历史进程三千多年。

   自此,甯邑(获嘉)又被誉为“神都”。后来引申出中国的别称“赤县神州”

TB2qRmbB79WBuNjSspeXXaz5VXa_!!700539078.jpg


    以“赤县神州”称呼中国,最早出现在《史记》中。《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将中国称为“赤县神州”的言论,说这话的人叫邹衍(也称驺衍)。他生活在距今2300年前的齐国,是中国战国时期阴阳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赤县神州”就是其在“大九州说”中提出的。

据说,邹衍为了验证他的“大九州说”,曾周游燕、赵、齐、卫许多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当他来到卫凭吊牧野大战的古战场时,面对姜子牙对冢封神的甯邑冢群,他突然有了一种顿悟的感觉。结合他自己的“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邹衍认识到:上古至殷商时期,人们只知道祭天、祭祖,头脑中还没有神的概念。或者说神的概念和天的概念是一样的,都是一种从未见过的来自未知世界的一种超自然的东西,是世界的主宰。

人们相信的都是天命,桀自比太阳,纣王自认为“有命在天”,周人凡事都要占卜等,都说明这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想认识。但以农耕起家的周人,因世代耕作,掌握了许多自然规律,对人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至文王时提出“保民”的思想,树立了新的“人命”观念。周代商后,姜子牙在冀州甯邑(今获嘉)将战死的功臣封作各路神仙,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以人封神使神成为天和人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和媒介,神可以和天去沟通、汇报,天可以让神传达旨意,神成了无处不在的天的化身。同时,以人封神也暗示人们,神就隐藏在人间,就是具体的人,神就是通过具体人的言行举止代行天的旨意,但一般人不知道这些罢了,只要积善累仁,就能成为神。于是,神开始走向民间,民间也慢慢确立了神的位置,兴起了祭神的礼仪,并且越来越隆重。

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神,人们之所以相信他的存在,而且还十分敬奉,是因为“神”是人们主观塑造出来的,是对一个个具体的、身边的人的一种升华。这就让人感到,“神”是可亲、可见、可学、可修炼的,是智慧、正义、力量的化身,人们可以寄托希望于它,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具有超自然的能力,能整合道德、寄托信仰、汇聚力量。

可以说,以人封神是周发展“天命”理念,树立新的“人命”理念的重要标志,是“天命无常,惟德是辅”思想的具体化。这和“五德终始说”中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理论思想同出一源,是阐释改朝换代的统治者政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架构。这令邹衍十分兴奋。

于此同时,邹衍也真正清楚了甯邑(今获嘉)才是中国产生神的地方,是神的根源所在。于是,邹衍就把冀州甯邑(今获嘉)暂称为“神州”——意即产生神的地方,是神的故乡。

后来,他离开甯邑,左思右想,感觉“神州”称谓博大之至,甯邑只一弹丸之地,太过狭小,配不上这一名分。但他实在舍不去“神州”之名,便广扩思路,把皇帝统辖之所统一于这一名称,把偌大的中国称为产生神的地方。可是这样一来,又说明不了“神源出自冀州甯邑”。邹衍思来想去,猛然想起古代炎帝统辖的土地称“赤县”,于是就把“神州”和“赤县”结合在一起,第一次把整个中国九州统称为“赤县神州”或“神州赤县”。这样,以“县”密藏,隐埋了深沉的思维伏线,既包容了神源出于甯邑小地方(县),又彰显了炎黄疆域之辽阔,蕴含之深沉。这就是赤县神州的由来,获嘉自然也就是神的故乡。


曾在河南省委组织部工作的崔战杰先生,写了一首《华夏神都在获嘉》的诗,倾注其对故乡的一往深情和对故乡文化的深刻理解:

韬略祖师姜子牙,封神安位定天下。

八百诸侯歃血盟,七十二冢魂安家。

同盟山低岁月长,武王庙小乾坤大。

历史文明渊源久,华夏神都在获嘉。


是的,华夏神都在获嘉,甯氏的根脉也源自获嘉。

华夏甯氏从远祖、得姓始祖,在甯邑这个地方生息繁衍、勤奋耕耘、英勇智慧,九代为卿数百年,深深参与了当时的历史战争和社会变革。先人们的音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的载入了中华史册、更深深烙印在华夏甯氏族人的血脉里,绵延不绝、万世不朽。

中华甯邑,河南获嘉是华夏甯氏永远的老家。



undefined



阅读推荐:


古甯邑甯氏文化园宣传系列(二)


阅读6939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