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才:民族电影是最坚定的民族文化的守望者

2018-03-07
来源:世界甯商网


编者按:9月13日至16日,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期间,新华网采访了几位内蒙古电影人,通过他们对内蒙古民族电影的回顾,共同展望民族影视剧的发展。


蒙古族导演宁才回来了。和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一起回来了!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从演员到导演,从台前到幕后,角色、主题千变万化,不变的是他坚守民族电影的赤子之心。


导演宁才接受采访


“民族电影的使命就是我的初心”

《静静的艾敏河》、《季风中的马》、《红色满洲里》、《额吉》……一直以来,宁才把镜头对准他的家乡,通过银幕影像讲述着蒙古族光辉的历史,草原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思考着本民族在社会转型下的生存与发展。

宁才作为蒙古族导演,他了解草原,了解牧民的内心,这份感同身受与心灵相通使得他的创作直击人心,引发共鸣。

2005年上映的《季风中的马》就是一部关于草原的现实题材影片,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引发人们对保护草原、保护环境的思考。

这部影片成为夏威夷国际电影节上众多参评影片中唯一一部获得亚洲电影大奖的影片。

在内蒙古民族电影不断前进的路上,以宁才为代表的一支强大的创作队伍逐渐壮大,塞夫、麦丽丝、王新民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导演主创为内蒙古民族电影乃至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做出了巨大贡献。

内蒙古生产的影视剧已经先后夺得包括“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内外百余项重要奖项。

光环背后是无数内蒙古电影人的不忘初心。

宁才说,民族题材电影所肩负的使命就是讲述民族的故事、传承民族文化、为少数民族寻找民族文化的心灵栖息地。

“民族电影的使命就是我的初心,”他说。

讲好自己的故事,是民族文化的核心。民族电影应该是风筝线,不能让民族电影的观众如同断线风筝一般,宁才反复强调。

“用品质、用创意、用内涵、用形式打动自己、打动观众”

宁才说,浮躁的环境中有太多所谓的感动,所以要在浮躁中找到民族题材电影所应该坚守的东西。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他深知这一点。

在当今影视剧生产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环境下,宁才并没有急功近利。相比让民族电影走出去,他认为观众内心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重要。

“我想拍,现在也能拍,但是总觉得还差点什么,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打磨,直到满意为止,把自己感动为止。”在谈及下一步的拍摄计划时,宁才说。

创作出一批有品质、有境界、有内涵的、有深刻理解的影片,才可以从内到外真正的提升影响力。用品质、用创意、用内涵、用形式打动自己、打动投资方、打动观众,这是他一直在追求的目标。

走过辉煌,如何再造辉煌,宁才对于品质的追求和对艺术的一丝不苟或许是最好的解答。

“要培养草原文化之子”

“电影是梦,以梦为马,开启未来,让心灵之骏驰骋在电影艺术苍穹之巅。”这是宁才与锡林郭勒盟职业学院联合创办的成吉思汗电影艺术学院的招生标语。

这是内蒙古首个开设电影全专业的电影学院。他介绍,今年已顺利完成了招生计划,专业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

在更早之前的2012年,为了从各大名校培养民族影视人才,宁才和母校——上海戏剧学院积极争取,学院同意开设蒙古族班。宁才便带着母校老师从呼伦贝尔到阿拉善,差不多走遍每一所蒙古族中学,招到35名民族学生。同时又说服上海音乐学院招收了内蒙古作曲与编剧专业的15名学生。

宁才说,民族影视人才培养很重要,他们都是草原文化的“儿子”,他们懂得草原文化,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全心全力支持他们。

来源: 新华网

人物简介:

宁才,1963年11月出生于内蒙古通辽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内蒙古民族剧团一级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1991年在话剧《旗长,你好》中担任男主角,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届中国话剧“金狮奖”,文化部第三届“文华奖”。1994年在16集电视连续剧《西楚霸王》中扮演主角项羽。1995年策划编导内蒙古百集系列专题片《百佳企业风采录》,在电影《木帮》中扮演魏大山。1996年在自治区50周年大庆献礼片8集电视连续剧《迎亲马队》中扮演 主角阿尔斯楞。1997年在20集电视连续剧《寇老西儿》中扮演杨六郎。宁才主演过《嘎达梅林》等多部电视剧和《西部狂野》、《黑盗》等多部电影。由他导演的电视剧《耶达山的雪》获中央电视台短剧展播优秀奖、华北地区电视剧评比一等奖。《水命》则获得了中国电视剧第十九届“飞天奖”。由他出演男主角的《天上草原》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

阅读6054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