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宁根福:杂技艺术家忧心舞台剧
宁根福,男,国家一级演员,1950年出生,山东济宁人。大专学历,中共党员。毕业于广州军区政治部文化学校。1959年进入中国铁路杂技团。1963年进入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区政治部文化学校。
1959年进入中国铁路杂技团。
1963年进入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
1983年任副团长,1990年任团长。中国杂技协会副主席,广东杂技协会副主席,全国第一、二届“百戏奖”评委,全军杂技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主任,全国第四届杂技比赛评委,中国杂技最高奖“百戏奖”评委,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评委,法国巴黎第15、19届“明日”、“未来”杂技节评委,中国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评委。文职将军,专业技术二级。中共十四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府特殊津贴享受。
主要业绩:1974年在香港参与拍摄《杂技英豪》等多部影片。参与任艺术指导的《女子大跳板》获法国巴黎第十五届“明日”世界杂技比赛最高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摩纳哥第22届蒙特卡洛世界杂技比赛金小丑奖;参与导演的《女子抖轿子》获法国巴黎第18届“明日”世界杂技比赛欧洲金奖,瑞典首届国际妇女杂技节金奖首奖——克里斯蒂娜公主杯;主持并参与创作的《芭蕾对手顶——东方天鹅》获第26届蒙特卡罗世界杂技比赛金奖首奖“金小丑”;获日本池田大作颁发的日本民主音乐协会最高奖“民主音乐艺术奖”,并获得池田大作先生颁发的荣誉勋章;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导演的“星光灿烂”杂技晚会获全军第六届文艺晚会台本奖和导演奖;参与为北京“世妇会”开幕式导演的《大跳板·抖轿子》女子杂技,受到与会国妇女代表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任团长至今,率团在各类杂技大赛中,获世界金奖8枚,全国金奖7枚。1991年中央军委授予该团“艺坛楷模”荣誉称号,199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该团“三年连续四次获国际艺术比赛金奖”光匾。个人获第二届中国杂技“百戏奖”终身荣誉奖。
他是中国杂技界的领军人物,他是中国杂技界首位文职金叶衔将军,他曾带领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抱回3个世界杂技最高奖"金小丑"奖,他编创的中国第一部杂技剧《天鹅湖》在世界四大剧院常演不衰。
10月28日,在本届吴桥杂技节评委下榻的燕山大酒店,笔者见到了本届杂技节评委、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艺术指导宁根福将军。
“我喜爱杂技,立志要改变人们对‘杂技就是杂耍’的看法。所以我一生只做过一件事,就是致力于杂技的改革与创新,把中国的传统杂技变成文化杂技,使其成为一门艺术。”在杂技界素有“宁将军”之称的宁根福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他对杂技“爱之深,责之切”的感情。
宁根福为笔者讲述前些年对他触动很深的一件事。“在一次国际赛事中,一个芭蕾舞节目获得铜奖,我们的杂技获得金奖,颁奖时芭蕾舞代表拒绝与杂技代表同台领奖,这件事情深深地刺痛了我,那时候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杂技难登大雅之堂,在主流文化的艺术殿堂上没有一席之地。”
杂技在中国有着三千年的历史,能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是为什么杂技不能成为一种艺术受到人们的追捧?难道杂技的归宿注定只能是在街头路边演出?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宁根福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欣赏水平、文化品位在不断地提高,如果杂技一直在重复过去,只是顶个盘子、顶个碗,早晚要走向没落。只有与时俱进,加入文化因素及立体的多元化表现形式,提高档次和品位,使其能更好地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生活,杂技才会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艺术。
“杂技必须要改革,不仅仅是加入一些文化元素,还要与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宁根福便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探索杂技的新形式———“文化杂技”。他说:“文化杂技指的是杂技不再是单个节目技巧的简单包装,而是有了立意,有了情节,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出现了有情节的杂技剧和有主题的杂技晚会。
宁根福开始寻找杂技与其他艺术的结合点,在杂技里加入音乐、舞蹈、灯光等现代文化元素。于是,《英姿飒爽女儿红———女子大跳板》等节目出炉了,并且捧回了两项世界大奖———法国“明日”金奖和摩纳哥“金小丑”奖。
紧接着,宁根福参与主创、策划、编导了《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群星璀璨》、《今夜星光灿烂》等大型杂技主题晚会,把杂技与文化进一步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心思想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舞台主题艺术,这些创新获得了全军文艺奖、杂技界文化盛事等诸多殊荣。对杂技的探索和改革之路走到这里,应该说已经相当成功了,这时候,宁根福又提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将芭蕾舞与杂技“嫁接”,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杂技艺术———在人体上跳芭蕾。这一创意在全团引发争论,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洋不洋,土不土,搞不好成了四不像怎么办?”
面对诸多质疑,宁根福坚持自己的理论:杂技艺术要想生命力长久,就必须有海纳百川之气魄,敢于打破固有的陈旧的不适应时代的东西,敢于吸收和借鉴一切可以利用的艺术,为我所用。同时,这种吸收也不是无的放矢,只有“属性”共通的两种艺术才有可能融为一体。芭蕾与造型杂技《对手顶》就有共通的属性。除了理论认可外,宁根福花大力气请来了两位演员———吴正丹和魏保华。“他们的身形气质都类似芭蕾舞演员,而且他们体操和舞蹈的基础根底扎实,大有发展潜力。”
经历了艰难的蜕变之后,“东方天鹅———芭蕾对手顶”首次亮相摩纳哥,在优美的音乐中,当美丽的“天鹅”用脚尖在“王子”的手臂、头顶翩翩起舞,“头顶单脚尖踹燕”、“360度转体”等一连串超高难动作震惊了世界杂坛,技术分和艺术分都得到高分,使得该节目在首场比赛中就提前拥有了“金小丑”。
中国杂技剧《天鹅湖》的出台把宁根福的杂技生涯又推向了另一个高潮,在该剧初步形成轮廓,参加第八届全军文艺汇演前夕,一位在中国文艺界非常有分量的评委曾担心地问宁根福:“你们是在芭蕾里加一些杂技动作?还是借芭蕾的名头来演杂技?”宁根福很理解这种想法,因为采用边缘艺术手法创作的这部《天鹅湖》,展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表演形式。他没有多加解释,把这位评委请过来试看《天鹅湖》,看过后这位评委被折服了。正式演出结束后,尽管该剧还处于“毛坯”阶段,但是,26个评委仍然被该剧精彩的表演所震撼,毫不犹豫地给出了最高分。
拥有50多年杂技艺术生涯的宁根福,一生到过很多国家,也参加过很多知名的国际杂技节,做过多次评委,在他看来,吴桥杂技节能成为三大国际杂技赛场之一,“东方杂技大赛场”是当之无愧的。作为两届吴桥杂技节的评委,宁根福说:“每次来都能看到吴桥杂技节的新发展,比赛越来越规范,硬件设施也越来越完善,在杂技节目上也推陈出新,出现了很多新的亮点,这为中国的杂技界打开了一扇窗户,为世界杂技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对中国乃至世界杂技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谈到杂技的发展趋势时,宁根福认为,杂技与文化交融是必经之路,不仅如此,还要不断创新。他列举出本届杂技节上一些节目,如法国的《车技》、朝鲜的《空中飞人》,还有河北杂技团的《诗画韵———蹬伞》,在动作难度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在综合艺术上也下了很多功夫。“《诗画韵———蹬伞》,整个节目像一首诗、一幅画,很有韵味。吴桥杂技艺术团的绳技《同一个梦想》主题很贴近现实,还加入翻跟头等杂技技巧,让一个原来静止的节目变得生动起来,火爆起来。”
展望未来,宁根福认为中国杂技虽然代表了国际杂技的一流水平,但是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杂技节目的文化层次还不能跟上时代,重“技”而不重“艺”,他说:“‘文化杂技’不是让舞美、音乐来掩盖杂技,而是要衬托杂技,更好地反映杂技之美。这要求编导具有把握火候的功力,和谐之美才是精品之作。”宁根福对中国杂技走向世界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需要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编创人员,要敢于否定过去;其次要培养素质全面的演员,不仅杂技技艺高超,还要有音乐、舞蹈等文化功底;第三,作为杂技四大内容之一的滑稽节目在我国杂技界依然缺位,这必须引起重视,培养中国的滑稽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