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卫国甯氏家族的兴衰(二)

2017-07-17
来源:


卫成公三年(公元前632年),晋侯发兵救宋,计划先攻打亲楚的曹国,途经卫国向卫侯借道,卫成公因刚与楚国联姻,就不答应。晋军改从南河渡过黄河,攻打曹、卫,占取了卫国的敛盂(今濮阳东南),并在那里与齐国结盟。卫侯见晋、齐联合势大,便请求加盟,遭晋侯拒绝;卫侯又想请楚国出兵来援救,可是卫国的百姓都不愿意与晋为敌,就群起驱逐他,卫成公避居于襄牛。不久,晋军移师围曹,攻破曹国都城陶丘,抓获曹共公,又进军于宋国北境,形成对楚军的威慑之势。晋国攻打曹、卫,本是为解宋国之围,但楚人见曹、卫已失,就不再来援,而是集中兵力攻打宋国的都城。晋文公为调动楚军北上,采纳了中军元帅先轸离间曹、卫与楚国关系的计策,先将曹、卫的土地分给宋人,而私下里许诺让他们复国,令其与楚国断交。晋军占据了有利地形,发起大反攻,结果楚军惨败,丢盔弃甲,狼狈而逃,子玉愧疚自杀。  

卫成公得知楚国兵败,心虚害怕,逃入楚地,又逃到陈国,让他弟弟叔武回国摄政,并派大夫元咺侍奉着叔武去接受晋国的盟约。这时,有人在卫成公跟前诬告元咺,说他已经立叔武为国君,卫成公听信,派人杀了跟随他流亡的元咺的儿子角,元咺没有因此而背叛成公,还是侍奉着叔武回国摄政。后来,卫国的大臣们决定让成公回国复位,成公让宁武子到宛濮与留在国内的卫国官吏、大族们盟誓说:上天降祸于卫国,让君、臣不和,使国家遭到忧患。没有跟随国君出走的人,留守国家,保护了人民。现在让大家放弃成见,订立盟约,迎接国君回国复位。那些随国君出走的人不要恃仗自己的辛劳而诋毁留下的人,留在国内的人也不要担心因此获罪。谁要是违背了誓言,有先君的神灵在上,举国共诛之。留在国内的人听到这个誓约,才没有三心二意,同意让卫侯回国。  

卫成公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回国,宁武子在卫侯之前入城,以公子(?)犬和华仲为前驱。当时在国内摄政的叔武正在家里洗头,听说卫侯回来,连忙握着头发跑出来迎接,却被(?)犬一箭射死。元咺见势不妙,逃往晋国去控诉卫成公的背信行为。当年冬天,卫成公派宁武子、鍼庄子、士荣到晋国与元咺争讼,晋侯认为卫侯背信无理,就下令砍掉鍼庄子的脚,杀死士荣,觉得宁武子忠诚而赦免了他,把卫成公逮了送往京师囚禁起来,让宁武子负责给他送衣食。元咺回到卫国,立公子瑕为国君。过了两年,晋侯又派医师衍去毒杀卫成公。宁武子得知,贿赂了医师衍让他减轻毒药的成分,卫成公才保住了性命。后来,鲁僖公向周天子和晋侯分别送了重贿,替卫侯求情,晋侯才同意把卫成公释放了。卫成公获释后,贿赂了在国内的大臣周颛和冶廑,让他们杀死元咺和公子瑕,回国复位。卫国遭此祸乱,更加衰弱。     

卫成公九年(公元前626年),晋襄公为维持晋国的盟主地位,以卫国不去朝见为由召集诸侯伐卫,占领了卫国的戚地,俘虏了孙昭子以示惩罚。卫国大臣孔达听信了陈共公的话,贸然率兵攻打晋国。第二年,陈侯为卫国求情,抓了孔达去向晋国解释,晋侯才允许与卫国媾和。两年之后,晋国认为孔达是卫国的突出人才,把他放回国。之后,卫侯派宁武子出访鲁国,以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卫成公在位35年死,其子遬继位,是为卫穆公。  

卫穆公时,宁武子已经退休,他儿子宁相(宁成子)继父职在朝为大夫。这时晋国的霸业衰落,齐国仗恃自己的力量较强,常与晋国作对。卫穆公十一年(公元前589年),齐国攻打亲晋的鲁国,卫国派孙良夫(孙桓子)、石稷、宁相、向禽将率兵去支援鲁国,被齐军击败,孙良夫好不容易逃了出来,连国都不回就去晋国求援,鲁国也派人去晋国请求援助。晋侯出动三军来救援鲁、卫。晋军与齐军在鞌地相遇,双方展开激战,结果齐军惨败,齐侯也差点当了俘虏,被迫与晋、卫、鲁讲和。当年,卫穆公死,子臧继位,是为卫定公。  卫殇公二年(公元前557年),晋国召集齐、鲁、宋、卫、郑、小邾子国的大夫们在温地宴会,卫国派宁惠子出席。席间,晋国的荀偃让大夫们舞蹈唱诗,齐国的高厚不配和,荀偃认为他有二心,就让大夫们与高厚结盟,高厚不干,逃回国去了,荀偃便与鲁国叔孙豹、宋国向戌、卫国宁殖、郑国公孙虿(chai)等一起盟誓说:一起讨伐不敬盟主的人。卫殇公七年(公元前553年),宁惠子病危,他对献公被赶走之事一直感到不安,就嘱咐儿子宁喜说:我得罪了国君,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诸侯们已经把我的名字记在简册上加以收藏,说:孙林父、宁殖赶走了他们的国君。将来如果国君回国,你一定要设法替我掩盖这件事。如果能掩盖住,你就是我的儿子;如果办不到,我死后就是做了鬼,宁肯挨饿也不来享受你的祭品。宁喜答应了。惠子病死,宁喜接替父职为卿士。  

卫殇公十二年(公元前548年),殇公对孙林父专横跋扈不满,指使宁喜攻打孙氏,孙林父逃往晋国,鼓动晋侯让卫献公回国复位。后来,卫献公被晋人从齐国接到卫国的夷仪,派人来找宁喜商谈复位的事,宁喜为了实现父亲的临终遗言,就同意帮他,但先决条件是,双方谈条件约时一定要有献公的弟弟叔鲜在场做担保,因为叔鲜是个重承诺、讲信用的人。第二年春季,卫献公让子鲜去与宁喜谈判,叔鲜不愿意去,说:国君向来说话不算数,我怕因此会遭到祸难。他母亲敬姒劝他说:尽管这样,就是为了我,你也一定要去。鲜叔只好去卫国见宁喜,转达献公的话说:如果让寡人回国复位,政事将由宁氏作主,祭祀由寡人主持。宁喜去征求籧伯玉的意见,籧伯玉圆滑地说:我没能听到国君的出走,岂敢听到他的进入。然后逃亡到国外去了。宁喜又去找右宰谷谋划,右宰谷说:不行。你得罪了两位国君,天下谁还能容纳你?。宁喜说:我在先父那里接受了命令,怎能三心二意。右宰谷说那先让我去见见献公再说。于是他到夷仪去见卫献公,回来向宁喜报告说:国君流亡在外十二年,看不出一丝悔改的意思,还是老样子。如果不停止原计划,我们离死就没有几天了。宁喜说:尽管这样,计划也不能停止了。当时孙氏家族的孙林父住在戚城,孙襄在都城内的家中留守,宁喜和右宰谷就领兵去攻打孙襄,孙襄击退了宁喜,却因受伤夜里死去。宁喜得知,再次攻打孙家,获胜,又杀了卫殇公剽和太子角,孙林父带着戚地投靠晋国,卫献公终于回国复位。不久,卫献公派兵攻打戚地东境,被晋侯派来帮助孙氏守卫茅氏的军队击败。六月,晋国为了帮助孙氏,召集诸侯们进攻卫国,划定戚地疆域,夺取了卫国西部边境懿氏六十邑交给孙氏。七月,晋国诱使卫献公和宁喜来澶渊结盟,抓住二人送回国囚禁起来。后来,齐、郑两国替卫献公求情,卫国人又把卫姬送给晋侯做妾,晋侯才把卫献公和宁喜放回去。卫献公回国第二年(公元前546年),终因不能容忍宁喜专权,授意公孙免余等攻杀了宁喜和右宰谷,又派人追杀宁氏的亲族石恶,石氏逃亡到晋国,宁氏家族从此败亡。  

卫国宁氏灭亡前后,其族人还有在晋国、齐国为官者。如齐有大夫宁戚,赵有谋士宁越等,他们的子孙后代,成为宁氏家族发展的余续。另外,据《左传》鲁哀公四年(公元前491)记载:秋七月,齐陈乞、玄施、卫宁跪救范氏。这是卫国又有一宁跪(与200多年前被卫惠公放逐的宁跪重名),但其来历不详,可能是宁氏的支裔。这说明卫国宁氏并未被彻底铲除,后来又有人复出,重振家业。湖南衡阳市回雁峰三阳《宁氏族谱宁氏姓氏考》云:宁之先本姬姓,文王幼子康叔封于卫,传至武公第四子季亹,食采于宁,以邑为氏。其他在今之河南获嘉县、修武县等处。自季至喜九世皆为卫卿,故卫为宁之宗国。惟(宁)戚、(宁)越自卫仕齐,拜为上卿,子孙在齐者,或留北海,或迁河东,世称望族。故齐为宁之群望。正可谓宁氏家族延续发展的历史回声。  

总之,卫国自庄公之后,历任国君多为昏庸无能之辈,一代不如一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天下大乱,卫国内讧频发,外患不断,在卫懿公时,还一度亡国,卫国逐渐由强变弱。这一时期,宁氏作为卫国贵族,九世担任卫卿,一度执掌朝政,地位显赫达200余年,成为卫国三大强族(石、孙、宁)之一。但是,宁氏在卫国江河日下的情况下苦苦支撑局面,始终也没能挽回国家走向衰败的趋势,最后,他们自己也在国内大族权利争斗中失败,走向灭亡。


阅读881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