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用良好家教家风涵育道德品行,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家庭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用正确道德观念塑造孩子美好心灵。优良的家风离不开优秀的家训家规,优秀的家训家规蕴含丰富的人文思想和道德规范,是塑造优良家风的教科书,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传承好的家训家规,涵育学生道德品行,塑造学生的精神领地,帮助他们打牢人生底色,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主题班会 有序推进
主题班会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思想得到洗礼,素质得以提高,品格得以养成。
敬祖宗、孝父母、爱国家是家训家规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家规文化中的内涵之一。在每年父亲节、母亲节或者感恩节召开“感恩父母”主题班会,课前让学生收集传统家规中有关“孝”的内容,班会课上进行展示,如《朱子家训》中的“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让学生解释其内涵、交流新时代“孝”的重要性,进一步要求学生孝敬父母,感恩他人。
端蒙重教、诗书传家、耕读为本,是中国传统家规家训中的又一重要思想。位于湖北利川土家山寨鱼木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六吉堂,正屋前廊左右栏墙各嵌石碑一块,碑体长4米、高1米,有当地居民向光远于民国九年所立正楷阴刻《南阳柴夫子训子格言》,它是向氏先人对后代的劝学家训家规,镌刻于石碑上,让子孙于转身回眸之间时时诵读默记,接受熏陶。这则家训家规代表了土家族先人对教育的重视,对文化的尊重与追求,对子孙的激励和期望。每逢世界读书日,学校就会召开“好书伴我成长”系列读书主题班会,让学生细品其文,感悟父母心声,以此培养学生勤奋读书的自觉性。
实践活动 知行合一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涵育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场所,学生在真实的活动氛围中,体验感悟家训家规文化,并付诸实践,真正成为优秀家训家规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在德育活动中,“我手写我心”,倡导学生运用文言叙写或者改写家训家规,在叙写、改写家训家规的基础上增强民族文化认同。如段同学将家训中的“孝悌当先,族长当尊”修改为“孝悌当先,长者当尊”,并说明原因:现在已无族长之职,对长者、德高望重者都應尊重。学生书写家训家规活动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有效路径,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夯实学生的人文根基。
开展“晒家规、释家训、讲家风”系列主题活动,营造“家风好、班风正、校风纯”的良好氛围,传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塑造学生品行。开展“我的家训家规”收集活动,要求学生回家收集家训家规,提供翔实的图片资料、实物材料,在班级进行展示,文言文版的家训家规要阐明释义。开展“家风好故事”征文评选活动,要求学生用朴实、真诚的笔触撰写家庭真实感人的故事。将优秀的家训家风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制成美篇或者视频加以推送,展示家训家规的精神魅力。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自觉传承好的家训家规,汲取经典精髓,启迪思想,塑造心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社会“大熔炉”中体验感悟优秀家训家规文化,涵养学生的道德品行。严家祠堂位于湖北咸丰县城西北,于清朝光绪元年伐木兴工,现基本保存完好,已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严家祠堂里面的严氏家训保存完好,以忠孝节义、礼义廉耻、修己治人为中心,涵盖了“首士戒规六条”“增美奖章六条”“释回惩章十二条”“宗规十六条”“创建严氏宗祠序”等条文。组织学生参观严家祠堂,深入了解严氏家规家训,揭开严氏家族兴旺发达的“秘密”,品味厚重的历史文化,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中华文化情结,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湖北鹤峰县下坪乡周家院子,周氏家训远近闻名,耕读传家,才俊辈出。小庭深院,不逾百人,却涵养出2名博士、2名硕士、2名企业家、22名国家公职人员。周家院子是恩施地区传承家规、恪守祖训的鲜活“教科书”,学生“在看中学,在学中悟,在悟中做”,逐步深化对家训家规的认识和认同,体验其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涵养优良的德育品行。
融合课程 系统深入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家训家规中的思想深度融入课程教材,是贯彻落实中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要求,是构建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的举措。
将家训家规文化与国家课程相融合,深入研究课程资源,寻找家训家规与课程的切合点,于无形中结合教学环节,既实现了规定的教学目标,又传承了家训家规。在高中政治课程讲授必修2《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通过多媒体展示陆游的家训诗文“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以及杨振“四知拒金、清白传家”的家规家训和广为流传的“四知拒金”故事。适时让学生探究,陆游的家训诗文和杨振“四知拒金”的家训蕴含了什么道理?对政府行使权力有何启示?陆游与杨振为官清廉,不以权谋私、不贪污受贿、廉洁奉公。学生将其树为榜样,自觉养成做人清廉的优秀品格。
将家训家规文化与校本课程相融合,根据学校资源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一是编印家训家规集锦,将优秀家训家规根据主题分类编印成册,作为学生早读的必备资料。如砥砺志向类:嵇康《家训》中“人无志,非人也”,诸葛亮《诫子书》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二是开设家训家规讲堂,将影响深远的家训家规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聆听道德故事,心灵得以洗礼。三是建立家训家规传承基地或工作坊,进一步挖掘家训家规的时代价值,为保护传承、教育普及、创新发展、推广利用家训家规提供固定场所。在家训家规传承基地聘请乡贤名流、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开设选修课程,并实行学分管理。如湖北恩施龙凤镇古街中尹府完整地保存着《尹氏族谱》和祠堂,尹氏宗亲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学校在此设立家训家规传承基地,面向学生全面普及族谱宗亲文化,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传承家训家规,用优秀家规家训涵育学生的道德品行,这是个系统工程,要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统一,紧扣时代主题,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学生才能将优秀家训家规蕴含的道德资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潘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