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血创新只为历史血脉传承—记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国正先生

2018-12-24
来源:世界甯商网

  西联乡镇犁桥村风光旖旎的明塘湖畔,一座座明清风格的徽派建筑拔地而起,亭台楼阁依水而 建,纵横交错;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韵味老街已颇有气势,让人恍惚有强烈的穿越之感。这正是由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盛集团)董事长朱国正先生积多年心血精心打造的慢生活小镇--明塘文化艺术村。从宏观的规划设计、报批手续,到材料采购、细节处理,他始终冲在第一线,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日以继夜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这个项目不仅是他半生呕心沥血收集的而来的藏品安放,更是他胸中积淀多年宏伟蓝图的一次完美集中呈现。

  朱国正是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人,是铜陵著名的民间收藏家。在外打拼多年的朱国正先生事业有成后回到家乡发展,专心致力于文化旅游项目开发。19736月,朱国正出生在老观村,父母均为地道的农民,上面有3个哥哥、1个姐姐,兄妹共5人,朱国正排行最小。早年由于家庭条件比较艰苦,朱国正17岁就到社会上打工闯荡。奋斗期间,吃的各种苦,滋味不一而足。在企业帮人打工,朱国正总是每天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个。在跌跌撞撞中,他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打工宝典:手勤、脑勤,遇事多想几个方案,未雨绸缪。渐渐地,他做事情甚至想到老板的前面,深得老板器重和赞赏。就这样,打工生涯开阔了他的眼界,更锻炼了他的思维。由于机缘巧合,朱国正爱上了古董收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5年至19994年间,他在苏南一带开店做起古董生意;数年的摸爬滚打积累让他积累了一定经济基础,也有了相对丰富的人生及社会经验,2000年,朱国正回铜;2005年成立铜陵县劳务工程队,开始承揽经营土石方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2007年成立了安徽国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至2011年,公司已具备多元化发展集团规模,国盛文化发展集团应运而生。由于长期以来收集和积累,2012年大量的藏品促使了安徽省首家民间博物馆铜陵市国盛民俗博物馆的诞生,馆藏1万多件藏品,都是朱国正同志不辞辛劳、忙中偷闲、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爬山涉水收集而来的。2013年更是为顺应国家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旅游业的新趋势,全面转型进军文化旅游产业。

  目前,国盛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8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5亿元,已成长为一家致力于文化项目投资;民间文化遗产收藏与保护;旅游开发管理;休闲农业、生态林业开发;旅游地产开发,矿山、餐饮投资等多元化发展的企业集团。重点围绕“国盛民俗博物馆”“铜陵漫园旅行社”“明塘文化艺术村”和“富贵陵阳文化旅游区” 等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做大做强文化主业。打造国内知名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公司连续获得市级 “守合同、重信用”单位荣誉称号、全市“文明、诚信、私营企业”、安徽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安徽民营文化企业100强、“光彩之星”等荣誉称号。

  朱国正在实现企业效益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奉献爱心。自公司成立以来为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大地震捐款,国盛文化发展集团及旗下子公司安徽富贵陵阳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逢年过节不忘走进敬老院去看望老人们,慰问和祝福温暖了老人们孤寂的心。企业这种尊老尊老的行为、充分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种不忘初心、回馈社会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是国盛集团数年来从不间断的事。朱国正多次被评为敬老之星,且一直支持着家乡的教育事业。20171118日还当选为第四届铜陵市收藏加协会会长。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国盛集团,了解下朱国正先生的心路历程以及创建的各子公司的具体情况,更加全面的了解他对文化旅游产业方面的立体构想。

国盛民俗博物馆,漂泊的宝贝们终于有了家

  得益于千年古铜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得天独厚的铜产地和制造优势,朱国正先生一直对青铜器青睐有加。长期的收藏生涯让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更是侵润了他的灵魂;早年间行走徽州及皖南广大地区,看见散落遗失在民间任凭风吹雨打的徽派古民居,一梁一柱,一木一瓦,都让他牵肠挂肚,心痛不已。于是他尽自己力所能及,把他眼里的宝贝一件件收集起来,并寻思给他们找一个家妥当安放,于是有了国盛民俗博物馆的诞生。

  铜陵市国盛民俗博物馆位于铜陵市经济开发区翠湖五路18号国盛大楼内,典型的徽派门楼古色古香,博物馆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展出藏品约3000余件。20123月经安徽省文物局批准成立。 201210月起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是铜陵市首家的民办博物馆。馆内藏品主要为古代铜器、陶器、瓷器、玉器、金银器徽州三雕等。藏品年代从战国商周至唐宋及明清时期都有涉及,可以说具备了古老中国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印记的各式藏品,但大多数为皖系本土文化藏品。有久远的青铜剑器、有稀世罕见青铜重器、有色泽华丽的陶瓷工艺品更有雕工精美的徽系花板以及寓意吉祥的顶梁花作等等。博物馆内陈列雅致、环境清幽,自建成以来通过弘扬古铜都的青铜文化、陶瓷文化、木雕、石雕文化相关知识对还原古铜都的历史风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传播作用。20131月国盛民俗博物馆被市委市政府宣传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称号、铜陵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2A级旅游景区。

   20133月央视寻宝栏目走进铜陵,栏目组资深专家邱小君老师专家在参观国盛民俗博物馆后对我馆赞不绝口。与此同时专家李彦君老师赐句国盛:“国之失礼,求助四夷。民俗文化,传承文明”。馆内藏品“春秋青铜圆壶”脱颖而出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成为名符其实的民间国宝,因此慕名而来博物馆的市民也是不在少数。为了更好的起到教育引导的良性循环作用我馆与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生走进国盛民俗文化博物馆的交流活动,免费为学校和孩子们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的教育培养的各项活动,受到学界及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历史的风貌在展示中得以保护和传承。

图片2.jpg

 一园藏古今,徽韵聚漫园—抢救性的保护

  漫园位于被住建部评为全国首批宜居村庄的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是一座具有浓厚江南徽派建筑风格的私家园林,由3栋古民居和8个院落组成,占地面积37亩,虽经历岁月沧桑仍然保存完整,由徽州地区抢救性的整体迁移而来,可做为建筑学研究的标本。全园以木为本,深宅大院,重脊高檐,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典型的明清徽州文化景观古建筑,完整的保留展示了徽州原木文化的风貌和格局。目前这里不仅保有原汁原昧的徽派建筑风貌,更有地道的徽州私厨家常菜以飨游客。可承接各种有品位的艺术展示、小型活动,是铜陵市国学文化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是各大媒体采风的热点和美好乡村建设的璀璨硕果。

图片3.jpg

一个时代的烙印--“天下粮仓·1949”主题游览园

   2013年,利用靠近“两山一湖”的地理优势,国盛集团旗下的安徽富贵陵阳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在青阳县陵阳古镇开发的“天下粮仓.1949”非遗文化体验区项目格外引人注目。陵阳镇是座千年古镇,位于安徽池州青阳县。小镇中,“天下粮仓.1949”主题文化游览园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宁氏宗祠和改造后的五座老粮仓组成。自20182月底开园以来已经接待了2万多名游客。

  文化游览园以农耕文化、粮食文化和粮票文化为主题,建有徽派庭院、水榭、小型图书馆等。顾名思义:取名粮仓,体现园区是和粮食以及粮食生产文化相关,“天下”则表示,收藏的粮票和农具等来自祖国大江南北。最大的亮点是作为中国唯一的珍藏最全的粮票博物馆,目前国内唯一一张用粮票拼成的中国地图由960张粮票组成,票面重量5.6吨,分别代表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和56个民族大团结。这里珍藏着全国各类粮票20余万枚,约7000个版本,记录了物资匮乏年代的生活光影,见证那个特殊的时代的记忆,将人一下子带入票证年代的历史里,着实让人惊喜、兴奋。这里完整收藏了我国发行的全部种类、系列粮票,部分珍稀品种粮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收藏价值。一边欣赏着各地区琳琅满目的粮票,一边品读着那个刻骨铭心年代的历史档案,更让人敬佩民间收藏家朱国正先生的眼光、胆识与执着。如今,粮票走进了历史,而天下粮仓非遗文化体验区的“粮票博物馆”,将会忠实地告诉我们下一代:上辈人曾经走过“票证”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让年轻人了解那段历史,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美好生活。

图片4.jpg

九华山南大门---神龙谷风景区

  九华神龙谷风景区位于青阳县南阳乡清泉村,地处九华山南麓,属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峡谷海拔548米,全长3公里,既有原始森林风貌,又具有峡谷特征,以水景为胜,神龙潭瀑布更是气势与俊秀兼备。景区内景点密布,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3万以上,是整个九华山旅游区生态景观环境最原始、最自然、最幽深的佛教文化大峡谷。景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的珍稀动植物,自古是徽商朝九华的必经之地,是游客寻幽访古和体验宗教民俗的文化走廊。如今,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完善的配套设施让这里更是成为孩子们研学体验团队历练、融入大自然、丰富人生体验的绝佳去处。

明塘文化艺术村---打造铜陵文化旅游新地标

  慢生活小镇明塘文化艺术村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地点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西联镇犁桥村,总投资超6亿元,在保护犁桥原生态的基础上,建设集民俗文化展示、农耕文化体验、水乡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休闲旅游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35000平米,包括建设以皖南古村落石桥钟为中心的皖南民俗文化博物馆群落、以农业发展脉络为主线的农耕文化体验区和保护水乡生态的涵养观光亲水带,同时配套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景区道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打造AAAAA级旅游景区。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有效保护和开发犁桥水乡农耕文化和古民居石桥钟民俗文化,打造精品文化旅游,推动区域旅游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实现铜陵由资源枯竭型城市到文化宜居新城的蜕变。

图片5.jpg

旅游+文化的创新魅力

  对于集团目前的主营业务文化旅游项目,朱国正始终在思考利用传统文化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业,具有经济、文化保护和传承几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文化旅游产业链,会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村民也会因增收而获益;另一方面,通过对文物、古建、遗迹的保护和再建融合,旅游者可以了解本地乃至中华文化,其具有的文化传承意义颇为深远。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总是要人来做的,“由地而生”更是旅游和文化这两个文化空间的共同理念。“天下粮仓”粮仓与粮票搭配,加上农具陈列,相得益彰;粮仓文化的展示是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既赋予建筑第二次生命,也省去了不少拆除重建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破除了这样一种误区:挖掘地域文化,就等于追溯历史名人、搜集诗词曲画,恨不得当地还有现成的原生特色建筑群落。事实上,相比耳熟能详名胜古迹,随处可见的粮仓(天下粮仓)、古老村落(明塘文化艺术村),虽未享名甚至默默无闻,却同样作为特定年代的典型场所,保留一直传承的文化和生活记忆。只要找到好的文化切口、因地制宜加以改造,照样能够“文气斐然”。也是一种天才的创新性保护和传承。

  在天下粮仓访谈间,戏台传来了黄梅戏《吕洞宾戏牡丹》的乐音,这是艺术大师严凤英和王少舫的代表作,而现在正由一群年过六旬的业余艺人表演,鼓师说:这里的每一个演员,手里都拿过锄头。放下锄头,穿上行头,他们在这方免费的舞台上,尽享天伦之乐。小小戏台,老人们的演唱称不上精彩,却显现出民间文化在田间地头舒展根脉的力量。这些文化空间展现出的活力,来自于人气。正如经典由古人写就,但因为不断寻到当代的知音而历久弥新;旧物已为陈迹,但被藏家逐一勾稽,在展台上便能让一段历史保持鲜活;戏韵悠长,只要有人演唱,那千百年孕育的唱腔就不会成为故曲遗音——文化,因为人的参与而成为一泓活水。

  而这一切,首先得有心人去保护并且创新性的融合展示,历史的根脉才能长盛不衰。面对此情此景,朱国正欣慰地笑了,他仿佛看到了一年后的明塘文化艺术村熙熙攘攘恍若鲜活立体的清明上河图的热闹场面。


阅读8904
分享
写评论...